在巍峨的玉龙雪山脚下,有这样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默默守护着无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2003年至今,建行丽江分行及下辖丽江古城支行的员工们,用长达20载的爱心接力,书写了一段关于坚守与奉献的动人篇章。
缘起:雪山下的助学呼唤
在玉龙雪山的滋养下,一代又一代丽江人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在求学之路上勇敢前行。古城区民族中学等校园里,许多学子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他们眼中闪烁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光芒,心中勾勒着未来的美好蓝图。
然而,现实的困境却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了这些优秀学子的肩头。家庭经济的拮据,让他们不得不为学费、生活费发愁。有的学生每天要走很远的山路来上学,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补贴家用,梦想的翅膀因生活的重担而沉重难飞。
建行丽江分行及下辖古城支行的员工们在与学校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学子的困境。他们被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所打动,被他们在逆境中坚持学习的精神所震撼。于是,一种朴素而坚定的想法在大家心中萌生:我们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追逐自己的梦想。
坚守:二十载如一日的爱心长跑
2003年,建行丽江分行党委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全体员工积极响应,一场自发组织的自愿捐款助学活动拉开帷幕。他们纷纷解囊,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古城区民族中学品学兼优却家境窘迫的孩子送去帮助。
这一开始,就是20余年。从2003年到2025年,时光荏苒,建行丽江分行及古城支行的员工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份爱心接力从未间断。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累计900余职工(人次)参与,共计17万多元的员工捐款,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约1000人次优秀学子的求学路。这些捐款被用来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在学习上表现优异、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学生。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建行的工作人员与学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的工作人员会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看望学生,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有的工作人员会为学生们送去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还有的工作人员会为学生们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温暖:爱心传递的动人瞬间
2004年,建行工作人员来到古城区民族中学,为学生们颁发奖学金。当学生们接过奖学金时,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建行叔叔阿姨们的感谢。
2025年建行工作人员向在校学生发放奖学金。(供图)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无数次上演。每一次捐款、每一次看望、每一次交流,都成为了建行工作人员与学生们之间温暖的回忆。对于学生们来说,建行的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也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动力。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梦想的决心。
在受助的学生中,有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走出了大山,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他们有的成为了医生,用自己的医术为家乡的百姓解除病痛;有的成为了教师,回到母校,传承着知识和爱心;有的成为了企业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也让建行的爱心得到了回报。
初心:践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建行丽江分行及下辖古城支行的助学行动,是建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作为国有大行,建行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致力于为社会作出贡献。在助学活动中,他们不仅帮助了学生,也传递了正能量,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20年来,建行的助学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学校的老师们说:“建行的帮助,为我们的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家长们说:“感谢建行,让我们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为建行的善举点赞,认为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20载爱心筑梦路,建行的助学坚守从未停歇。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大爱。在玉龙雪山的见证下,这份爱心将继续传承下去,温暖更多的人,照亮更多的梦想。
通讯员/田伟国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