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王建兵:做学生科创的“引路人”

2025-07-02 16:31:30 阅读量35326 字数1453


“不要偷懒,这个项目还得再磨,把项目日志调出来,重新梳理一遍。”近日,记者走进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看到王建兵正指着电脑屏幕与学生讨论。


王建兵不仅是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的校科协主席,还是学生科创项目的把关者,科创路上的引路人。


2011年,王建兵从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来到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工作。2025年,他获得云南大学硕士学位。但比起学历提升,他更看重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育人的力量。


匠心筑基:打造活力迸发的科技“苗圃”


“科技教育要见实效,先得把‘苗圃’经营好。”王建兵深知组织是根基。他带领校科协精心策划的“协会宣传月”,吸引了近300名新生加入,会员突破500人;学校科普讲解大赛,还孵化出12名“科普达人”。仅一年时间,校科协的会员活动参与度从65%跃升至82%,策划效率提升30%。

王建兵与学生讨论科创项目。(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在王建兵看来,科普是科技教育的起点,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更是激发创新灵感的沃土。他组织校科协在大礼堂前架起望远镜,带领学生观测木星云带、月球环形山;举办“北斗卫星科普讲座”,让航天科技离学生不再遥不可及;开展“看图识丽江百草”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竞答中认识了百余种本土植物……


“认识是热爱的开始,热爱是行动的动力。”王建兵坚信这一点。


科普的舞台不止于校园。校科协多次组织师生走进方国瑜小学等中小学,为孩子们带去趣味物理实验和化学魔术。“看到孩子们眼睛里闪着光,就是最好的回馈。”王建兵说。此外,他还带领学生参加“守望丽江星空”等大型科技服务活动,让学生体验无人机操控、聆听知识讲座。同事们评价:“王建兵老师把高校科普做出了深度和特色,让科技之光点亮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服务了地方。”


科创引路:匠心育才,赛场摘金


王建兵将校科协视为创新人才的“孵化器”。他坚信:“科普点燃兴趣,竞赛锤炼能力,创新则是水到渠成的果实。我要做的,就是当好他们科创路上的引路人。”他与同事们倾注大量心血,将科普实践与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提供从选题、研发到路演的全过程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兵还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校科协教师指导的《纳喜—丽江生态智慧故事剪纸创作实践》项目,成功入选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成为云南省仅有的7个代表项目之一;在云南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线下擂台赛上,他指导的三名学生凭借绝对优势力拔头筹,学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

王建兵与同事交流科创业务。(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2024年,在王建兵指导和支持下,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的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斩获云南省省赛2金2银1铜;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云南省特等奖1项,并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收获3项省赛银奖。


“备赛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政策、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过程,比赛名次是水到渠成。”王建兵道出了他指导竞赛的核心理念。


“看着学生们从对科学懵懂好奇,到在赛场上自信绽放,再到用所学服务社会、实现价值,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王建兵说,校科协将继续深化“科普+竞赛+创业+就业”的育人链条,培养更多“懂科技、会传播、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把科学种子播种在更多年轻学子心中,然后生根发芽。


王建兵以科技创新赋能教育发展,以一片匠心培育拔尖创新人才,默默书写着一名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者和教师的赤诚情怀与坚实担当。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记者/段玉菊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