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纪风采瑞丽篇 :回首来时路 风雨踏歌行

2025-07-05 11:17:03 阅读量1206 字数2386

时光荏苒,山河可鉴。在夏夜的蝉鸣声中,暮色如轻纱般笼罩着瑞丽市弄岛镇等嘎村的连绵山峦。当我最后一次翻开驻村日志,窗外的田野一片绿意,为这场离别平添了几许温情。两年的驻村时光,730多个日夜的躬身耕耘,即将在驻村期满之际画上圆满句号。回首往昔,那些在泥泞中留下的足迹,在炎炎烈日下挥洒的汗水,在深夜灯光下仔细核算的表格,此刻都化作心中无尽的感慨。

破茧:褪去青涩,于阡陌间开启第一课

2023年盛夏,作为一名市纪委监委的选调生,我怀揣着使命与憧憬,背着行囊踏入等嘎这片土地。汽车在回环的山路上盘旋,最终抵达村委会。这个隐匿于滇西南群山褶皱中的景颇族村落,近八成的村民说着艰涩难懂的方言,宛如一道无形的屏障,横亘在我面前。

如何听懂景颇方言,成了我融入这片土地的第一道难关。第一次入户走访时,村民木然相指着院里的黑猪,连说三遍“阿瓦”,我慌忙记成“阿娃”,引得大家一阵善意的哄笑。当晚,我在笔记本扉页写下:“瓦=猪,午=鸡,赞嘎=跳舞……”半年后,当我掺杂着等嘎方言向阿婆讲解产业奖补政策时,她眼里闪过一丝惊讶,笑着说:“小许干部,你的舌头长出景颇刺啦!”

这份融入,绝非刻意为之,而是在一趟趟深入走访农户、一场场围坐火塘的夜话、一个个携手劳作的时光中,自然而然地萌发、生长。它流淌于村民热情递上的那杯温热茶水间,蕴藏在孩子们特意送来的山间野果里,更深深烙印在那些并肩拼搏、共同奋斗的岁月中。等嘎百姓质朴且深邃的生活智慧,让我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不仅要怀揣政策而来,更要捧着一颗赤诚真心;不仅要迈进农户的家门,更要叩开群众的心门。

把脉:赤脚丈量泥土深浅,与民温热脉搏共起伏

在每月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会上,我们像过筛子一样,仔细剖析每家每户的“危机”。麻途家的房子在雨季漏雨,我们连夜协调危改资金。施工那天,他十岁的儿子突然向我鞠躬:“谢谢姐姐让我不用半夜接雨水了。”木日途的女儿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那晚,夫妻俩为学费愁得整宿未眠,我们多方争取助学金,女孩离乡时,把栀子花放在我办公桌上:“等嘎要有第一个研究生了!”最揪心的是麻诺,他因疾病发作不慎掉入火塘烧伤四肢,女儿还在读高中,不菲的医疗开支让这个家雪上加霜,经过多方努力和积极协调,我们为他争取到相关补助减轻了这个家的负担,仿佛一束温暖的光穿透了长久以来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为帮助独居的勒弄缴纳医保,我连续七天和她一起采摘坚果,当她用医保报销白内障手术费,摸着复明的眼睛,喃喃地说:“小许啊,你比亲囡还疼我。”

两年间,我们制定了49份“一户一策”方案,安置了公益性岗位100个,申报低保50余人,落实临时救助20余次……那些熬红的眼、磨破的鞋,终化成乡村振兴最有温度的注脚。看着村民舒展的笑容,我明白了基层工作的真谛——切实关注群众需求,主动帮助村民解决困难,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将一纸政策一步步落实为民生答卷。

突围:古茶林里的乡村振兴方程式

等嘎拥有上百亩生态古茶树,却因加工粗糙卖不出好价格。村民早翁手里的茶饼霉味刺鼻:“往年茶商压价到15块一公斤,不如砍了种玉米!”

转机始于2023年。村里请到专家上山检测,报告令人振奋,茶多酚含量高,茶叶品质优良。于是,我们村趁热启动“三步突围”:技术造血——带领10多名茶农到外学习萎凋、烘烤技术,改造2家作坊为标准化初制所;品牌铸魂——注册“等嘎山”商标,设计景颇织锦纹包装;渠道破冰——搭建“党建+企业+农户”模式,助力农户增收。

最难忘的是与茶农守候第一锅春茶。凌晨四点,杀青机的轰鸣惊飞山雀,茶香裹着晨雾漫过竹楼。当早翁颤抖着手接过2.2万元时,这位景颇汉子突然蹲地痛哭——这是他家十年来的最高单笔收入。

为加大保护古茶树资源,发展“一村一品”,20年如一日坚守茶地的茶农木然南感慨地说:“咱们想想办法,让等嘎这片茶地再绿一点,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红火。”今年,我们村提出的生态古茶树提质增效补植项目的建议在两会上被列为重点建议之一。如今,古茶树成品均价跃至200元/斤,每至佳节,我们以茶代酒敬四方宾客,茶汤里沉浮的不仅是绿叶,更是一个村庄挺直的脊梁。

微光:照亮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那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恰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滋养着村里每一寸土地。5G基站下的场景令人啼笑皆非,施工队日常维修管护设备时,村民便围着铁塔跳起纵歌,工作队长急得大喊:“这不是目瑙桩!是网线!”如今,抖音直播间里“叮咚”的声响,成了最动听的现代山歌,让山里的好货走向远方。

最珍贵的课堂在山野田间。帮阿公家验收完甘蔗后,他教我唱创世史诗《哦旺目瑙》。苍凉的调子在蔚蓝色的天空下盘旋,仿佛讲述着千年的景颇故事。那一刻,我突然懂得,乡村振兴不是覆盖传统,而是要让古老血脉在新时代继续奔涌,让乡村既有现代的活力,又不失传统的底蕴。

离别:千言藏山野,根系已成再启程

临别前夕,老支书递来一杯新制的茶:“喝过等嘎水,永远是景颇!”我把这份沉甸甸的“毕业礼”捧在手中。回望驻村路,从语言不通的“外乡人”,变成拥有景颇名字“木果”(意为晨光)的村里人。我在山路上丈量着青春的价值,脚底的泥泞终会风干,但沉淀在心底的乡土情谊,永远带着大地的体温。

等嘎的蜕变仍在继续,古茶树有机认证进入终审,生态文旅规划正在描绘蓝图,返乡青年微信群里消息从未停歇。车子缓缓驶过新硬化的村道,后视镜里,山寨渐渐模糊,但那份眷恋与期待却在心中愈发清晰——火塘边跳跃的火光,不仅温暖了身体,更照亮了等嘎人前行的方向。

等嘎村的振兴之路,正乘着时代的春风,向着更广阔的田野奔腾而去。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这一棒,或许只点燃了星星之火,但点点微光汇聚,便能照亮前行的旷野,引领等嘎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我将带着在等嘎的收获与感悟,继续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纪检监察力量!(许瑞芸)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