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林下种出“双价值”板蓝根 一株草木铺就“靛蓝”致富路

2025-08-23 16:41:42 阅读量1347 字数935

初秋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柏林乡,青山翠谷间的林下空地热闹起来。村民们手持农具穿梭林间,清理杂草、移栽幼苗,一株株看似普通的板蓝根,正以“入药+染料”的双重价值,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生态+经济”的富民故事。

  林下掘金:小作物藏着大潜力

  “房前屋后、林下空地都是天然种植场。”站在自家百草园中,柏林乡三板桥村委会上龙树村党支部书记吴广明手指着葱郁的板蓝根介绍。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村民们探索出“林下板蓝根”种植模式,让闲置林地变身“聚宝盆”。

  刚毕业的待业青年冯再莲便是这股种植热潮中的一员。“看到村里都在种板蓝根,我家也收拾土地加入进来。”她的选择,印证着这项产业的吸引力。板蓝根浑身是宝:根茎是昆药集团等药企的紧俏原料,花叶可制茶饮,叶子提取的蓝靛更是出口日韩的抢手染料。“几乎所有彩色布料都离不开它,前景一片光明!”吴广明话语里满是期待。

  当年见效:“绿色银行”稳增收

  在三板桥村委会田房村小组的育苗基地,村民杨代录正弯腰除草,看着满目苍翠的幼苗,他心里美滋滋的。2024年,通过考察红河元阳、金平的板蓝根产业,他果断引种,成了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每亩能收6000斤,每斤7角,算下来有4000多元收入。”杨代录算起收益账,“这作物投资小、见效快,当年栽种当年就能收两次,还不用打农药,一年四季都能种。”

  相较于传统的辣椒、生姜种植,板蓝根低投入、高回报、易管理的优势显著。采用育苗移栽模式,一次栽种可连续采摘7至8年,既让村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更将林地打造成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规划引路:千亩产业绘蓝图

  “预计今年先发展1000亩,明年扩展到3000亩,3年内全乡达到5000亩规模。”柏林乡人大主席团主席杨兴勇勾勒着产业蓝图。今年初,乡里组织人大代表、乡贤赴红河考察学习规模化种植和加工技术后,迅速启动试点,通过“致富带头人+乡贤示范+以点带面”模式推广种植。

  如今,西畴板蓝根已形成“中药材供药企、蓝靛为染料”的多元销路,产品远销厦门、贵州、福建等地。这抹山间的“靛蓝色”,不仅为生态旅游之乡增添了产业活力,更成为西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铺就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特色产业之路。

来源:云南网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