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人才赋能 小茶叶蝶变大产业

2025-07-08 11:15:25 阅读量1240 字数1312

在滇西云雾缭绕的群山中,一片片翠绿茶园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作为全国唯一获得“千年茶乡”认证的县,云南省昌宁县以人才战略为引擎,推动传统茶产业向百亿级产业集群迈进。2023年,在国家地理标志红茶品牌价值排行中,昌宁红茶以85.69亿元价值跃居全国第四、云南第一。

老茶壶换新茶汤

清晨七点,茶山还笼着薄纱般的晨雾,昌宁县翁堵镇茶农杨春兰已经挎着竹篓穿梭在自家的有机茶园间。她手指轻轻捻下一芽两叶,“今年春茶价格涨了三成,我家20亩茶园,光这一季就能进账8万多。”从修剪、施肥到采摘和加工,如今,昌宁县茶产业每个环节都有政府帮茶农把关,还有农残管控和技术员等细心指导。

从去年开始,昌宁县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原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的基础上,新设置了全市唯一的茶叶产业发展中心,新成立的茶叶产业发展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8名,是专门负责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的县域产业特色机构。

从原茶叶站的茶叶新品种推广、生产加工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到如今的产业规划、技术研发、品牌发展、文化挖掘、市场推广5项工作职责,新成立的政府直属机构,肩负产业规划、品牌发展、科技研发三大任务,实现了机构职能的重塑和转变,让原本分散在农业、商务、文旅等部门的职能攥成了“拳头”。

老站所变科技小院

在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茶叶科技小院,技术骨干段蕊正在对茶叶样本进行农残专项检测。依托西南大学科技赋能、智慧护航,2024年,全省首个茶叶检测云数据集成应用中心落地昌宁,今年正式投入使用。“后台监测可以对每一户安全生产企业以及标准化示范茶所进行监控,能及时看到检测数据,实时抓取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关键指标,自动生成‘一企一码’质量档案。”段蕊说,全县茶鲜叶采样检测数据上传后,实现了“一码溯源”,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茶叶“前世今生”,每一片茶叶的旅程都可追溯、可管控。

人才引进的力度让老茶人们大开眼界。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成立后,组织、编办、人社等部门协调配合,充实了茶学、电子商务等紧缺专业人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从40%提高至78%。此外,还聘请11名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担任昌宁县茶产业发展技术顾问,建成茶叶专家工作站3个。

小茶叶成就大产业

在科技人才的强力支撑下,变革的涟漪正在改变整个产业生态。

昌宁县全力抓好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开展了11.2万亩有机茶园转换认证工作,完成低产茶园改造3000亩、标准化茶园建设9600亩。开展10个专项行动,整治茶叶农残,建成西南大学茶叶科技小院和茶叶“K检云数据集成应用中心”、高标准品控中心、农残检测实验室等平台载体。组织企业参加茶博会5场次,举办“昌宁红茶”品牌专场推介会4场次,开展茶叶技术培训10场次,培育“全国农业技术能手”1人、本地土专家36人、茶叶实用型人才1700余人。

在人才推动下,昌宁县茶叶品牌突围战在线上线下同时打响,茶产业持续壮大。2024年,全县实现茶叶总产量达3.08万吨,实现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70.92亿元,带动群众户均收入3.42万元、人均收入8550元,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昌宁县先后获评“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茶业重点县”。

来源:昌宁新闻网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