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到群山环抱的隆阳区,从摩登城市的咖啡馆到小粒咖啡的原产地,来隆阳区工作的三年,有付出更有收获,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成,为这里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让我更加坚定了身上的责任。”2022年7月作为上海市援滇干部,胡立来到保山市隆阳区,任隆阳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主要负责沪滇协作工作,说起援滇的这三年工作,他总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不是来‘挂个职’,而是要踏踏实实做事,真心实意为边疆的发展出力。”
三年间,胡立深入隆阳区21个乡镇(街道)走访调研,基于调研成果,他积极争取上海及闵行区1.71亿元援助资金,精准投入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建成129个项目覆盖村落,全面改善民生与发展条件。联系组织282人次脱贫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并帮助3512名劳动力走出大山实现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此外,搭建消费帮扶桥梁,三年来,蓝莓、甜柿、蔬菜等农特产品销售额累计达4.33亿元,让农货增值、农民增收。
精准投入资金,打造沪滇协作咖啡产业升级版
在调研走访中,胡立发现隆阳区咖啡产业虽拥有优质豆源(小粒咖啡),但普遍存在精深加工能力弱、品牌影响力低、市场对接不畅、附加值不高等瓶颈,受咖啡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咖啡产业发展之路走得异常艰辛。而上海人对咖啡的热爱与品质追求,恰好与隆阳优质的咖啡豆资源和背后故事高度契合,两者恰似天生一对,为产业发展带来转机。
“我得当好‘协调员’和‘推销员’,争取上海资源助力隆阳咖啡产业发展。”胡立说干就干,多次协调两地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互访考察、交流洽谈,争取到2944万元援滇资金,用于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咖啡初加工厂和精深加工厂,提升咖啡产业的附加值。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常因现场环境比预想的复杂,胡立积极协调林业、环保等部门,把协调会开到施工现场,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通过努力,建成日提水1500立方米自然能提水工程,解决了潞江镇丛岗村近万亩咖啡的灌溉问题,惠及咖农3000余人;潞江镇新寨村咖啡加工厂房更新换代,补齐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带动1.36万亩咖啡可持续发展。如今,新寨村咖啡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咖农们因咖啡豆价格上涨实现增收,村集体经济从2.8万元提升至50万元,每年新寨村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咖啡小镇”的梦想照进现实。
同时,在沪滇协作中,胡立还积极推动打造保山小粒咖啡区域公共品牌,支持推广“新寨”“中咖”“比顿”等品牌,打通上海大市场渠道,推动咖啡产业向精品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此外,还先后与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名开发咖啡产品“觉醒的年代”,与闵行区发布“城市温度·双城·咖”联名咖啡,使保山小粒咖啡知名度大幅提升。
人才双向赋能,“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
在人才交流中,胡立致力于充分发挥上海的优势资源,组织17名隆阳本地年轻干部赴沪挂职学习,并推动闵行区选派8批次20位医疗领域专家到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挂职帮扶和专业指导,涵盖妇产、中医、影像、药剂、肿瘤等重点领域,推动形成“长期驻点+短期专项”的立体帮扶模式。
通过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实现多项技术革新,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的医疗人才,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截至目前,累计带教医务人员20余名,开展讲座200余场,义诊超4万人次,推动内科、外科等20余项新技术落地,助力医院建成10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上海专家工作站。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仁济医院等4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其中刘颖斌专家工作站、吴文广专家工作站等6个沪滇合作平台,已成为区域医疗提升的重要引擎。此外,还签订“急诊危重学科战略合作协议”,更是助力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急诊重症学科的全面提升,提高了隆阳区区域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为隆阳群众健康提供了坚强保障。
不远千里来到隆阳,难免会有思乡之情,针对援滇干部长期离家、工作压力大的实际情况,胡立始终把对他们的关心关怀放在首位,在节假日和双休日,经常组织援滇干部开展活动,及时关注其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舒缓离乡后心理压力,为干部创造“安心工作、暖心生活”的良好环境。
三年时光过去,乌黑的鬓角已有白发,原本光洁的脸庞也晒成了古铜色,举止间多了几分沉稳,这是胡立回上海开会朋友对他改变的评价。面对大家的关心,胡立只是淡淡一笑,在他看来,这些变化都是自己扎根隆阳的印记,黝黑的肤色下,是他始终如一的初心。三年来的援滇工作,让他学会用平静的心态面对困难,也更坚定了继续前行的信念,他将继续以一名党员的责任感,把脚步留在田间,把真情融入工作,让协作的希望在隆阳大地上继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