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石,深刻影响着党风政风,也为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学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价值塑造的引路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是政治责任,更是提升思政教育质效、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笔者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深刻意义与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求真”力量。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的求真务实作风,要求摒弃形式化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存在“距离感”,根源在于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为此,我以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治理创新等鲜活案例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与“打虎拍蝇”、乡村振兴等社会热点结合,让抽象的理论变成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样本。同时,通过课堂互动、课后让学生做练习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他们关注的就业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分析引导,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与针对性。
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涵养师德师风的关键路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倡导的廉洁自律、勤俭节约,要求教师始终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要严守学术规范,坚决自觉地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在师生交往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拒绝任何利益输送,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同时,注重以自身言行传递价值理念。在教案撰写、论文写作中保持严谨态度,在校园活动中践行勤俭节约,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驱动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当前,面对信息时代多元思潮的冲击,思政课必须主动创新才能增强吸引力。笔者以中央八项规定倡导的改革精神为指引,探索“理论+实践”的融合模式。课堂上充分利用雨课堂、直播等新媒体技术,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生动的微视频、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学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更重的育人使命。要持续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将其融入思政课建设全过程,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与教学水平,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引导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坚强阵地。
作者:李世乾(丽江文化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