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雨后,清爽舒适。记者来到通海县四街镇的一户农家,见到了身体硬朗的96岁老人李存山。
1941年,12岁的李存山入伍。“我个子小,那时候还没有枪高呢,把枪背在身上另一头就拖在了地上。”李存山说,“因为年龄小,我就在师医院当勤务兵。”1944年,他被编入滇军60军,在21师师部辎重营负责弹药补给。日本投降了,他随部队从个旧出发到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李存山跟随第60军从云南金平、屏边入越,沿滇越铁路推进至河内。“我们接受了日军投降,接收了他们的武器装备,然后又把一些装备交给了胡志明带领的军队。”李存山说。在河内,第60军还利用接收的日寇武器进行了轻武器更新,这些武器装备沿用至解放战争后期,甚至在抗美援朝中仍有使用。
解放战争开始后,李存山所在的滇军(曾泽生部)被编入国民党军第一兵团,驻守长春。1948年10月17日,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2.6万余人宣布起义,接受解放军改编。
参加解放军后,李存山被编入50军149师炮兵团,担任1营1连弹药排副排长。“我们南下进入山海关参加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京。然后继续南下,渡长江打到四川、重庆。”
1950年10月,李存山所在的50军首批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多项辉煌战绩。李存山回忆道:“我们在仁川作战,飞机不来轰炸的时候就挖坑道,后来打下板门店,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了汉城。”
1951年1月,汉江阻击战打响。“我们的炮兵阵地在海岸上,把炮口对准大海防止美军从海上进犯,我们在那守了50个日夜。”回忆起当年的惨烈战况,李存山难掩悲伤之情:“我们的炮兵阵地附近驻扎了3个营,为了掩护我们撤退,很多战士倒下了……”
1955年5月,李存山回到通海,成为一名普通农民。1975年,李存山送大儿子李艳德参军入伍。1981年,二儿子李雁清也光荣入伍。兄弟二人入伍后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服役。几年前,李雁清的儿子李俊报考了军校。儿孙们都记着李存山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中华儿女,就要随时准备为祖国作贡献。”
云南网记者 王剑钊
来源/云南日报
责编/李映芳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