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本是华北、东北的典型强降雨期,也在丽江展现出显著的气候影响力。这一时期不仅是丽江降水最集中的阶段,降水占全年四分之一,叠加复杂地形还是防汛防灾的关键窗口期,成为气象防灾的 “年度大考”。
7月24日,丽江市气象台工程师 杨沛琼走进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直播间聚焦丽江市 “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气象部门的工作。(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气候特征与风险预警
丽江汛期为5—10月,而“七下八上”是降水核心期:全市平均降雨量达248.2毫米,华坪县以266.8毫米居首,宁蒗县216.3毫米相对较少。气温呈现舒适特征,玉龙县、古城区等维持在19.4℃左右,形成“20℃的丽江”,但美景之下暗藏风险。
气象预测显示,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间,午后到夜间多阵雨,强对流天气突发性更强。丽江高山峡谷密布,易引发3类灾害:山区小流域易暴发山洪,部分水利设施承压;地质脆弱区面临滑坡、泥石流威胁,这是防汛重中之重;部分城区排水能力有限,可能出现内涝。
丽江市气象局参加“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象服务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供图)
科技防线:从监测到预报
丽江已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卫星实时追踪云系,北斗探空系统获取高空数据;华坪县、宁蒗县的X波段雷达让监测覆盖率超85%,能识别雨、雹等降水类型;174个地面观测站每分钟回传数据,形成“地面实况图”。
预报技术也显著升级:中国自主研发的“风清”“伏羲”等AI气象大模型取代国外模式,结合预报员对地形、气候的经验判断,实现“科技+经验”的精准预报。
应急机制:部门联动与预警传递
面对预报难题,丽江创新“1262”机制:针对未来12小时、6小时、2小时可能出现的50毫米以上强降水,递进式发布预警,并即时“叫应”应急、水利等部门。夜间高风险时段,县级气象部门会电话叫醒责任人,确保“预警不落空”。
预警传递实现“全覆盖”:国家平台的12379短信;本地的“丽江气象发布”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及社区微信群形成传播网;农村“大喇叭”用方言播报,破解山区信息滞后难题。
丽江市气象局参与地震救援多部门联动应急演练。(供图)
公众防护:关键行动指南
公众需主动关注官方预警,不同预警对应不同行动:
暴雨预警:减少外出,远离河道与低洼区;
雷电预警:避开空旷地带,拔掉电器插头;
冰雹预警:进入坚固建筑,保护车辆物品;
地质灾害预警:坡脚居民熟悉撤离路线,服从转移指挥。
政府每年联合多部门开展防汛演练,涵盖人员转移、水库调度等科目,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七下八上”的丽江,既有20℃的清凉,也有天气的考验。依托科技监测、机制保障与公众配合,方能筑牢安全防线。也请牢记:关注预警、科学应对,是守护安全的关键。

编辑/徐蕾
责编/李婧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