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调研丽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沪滇协作上海跟岗学习感悟,笔者认为,在新兴产业发展的赛道中,充满生机的丽江必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并融入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智慧新活力。
拓展数字思维,培育经济新业态。在上海杨浦滨江的“U形弓”上,美团、抖音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头部企业如参天大树,其下生长着8000家数字经济企业构成的茂密丛林,形成“头部企业+孵化载体+创新项目”的生态链,推动数字内容、平台经济等产业集群发展。打造“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改造工业老厂房为数字产业载体(如互联宝地),提供低成本办公空间与政策扶持,加速中小企业孵化。杨浦区通过“政策+载体+技术+场景”组合拳,实现了老工业区向数字经济高地的转型。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杨浦区先行实践的数字经济发展经验,给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重要借鉴,也为丽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开启了新大门。结合丽江实际,要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轮并进”,积极创造互联网企业落户条件,通过其技术、流量资源带动中小微企业(如本地东巴工作室)发展,形成“头部企业+本土IP”协作链,培育发展经济新业态。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区域特色”路径,尝试搭建“东巴文化数字基因库”,用AI识别、三维建模等,将东巴经卷、仪式等数字化,鼓励文创企业在东巴文字表情包、AI软件翻译等方面进行开发,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走出一条文化保护与产业创新的发展之路,推动“智慧丽江”建设更加具象化。
依托数字技术,激发产业新动能。杨浦区汇聚了众多知名高等学府和科创园区,形成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园区内各类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紧密合作,推动AI、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如智能工厂、供应链数字化),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于金融、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催生出多元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立足丽江优势,要积极推进“数字文旅+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借鉴杨浦“头部企业+生态孵化”模式进行轻量化开发,利用VR技术还原玉龙雪山脚下纳西族古村落风貌,开发“云端游玉湖村”沉浸式体验项目,展示白沙古镇与都市咖啡有机融合;联合上海数据企业搭建“玉龙农旅大数据平台”,通过游客行为分析优化民宿集群运营,同步推动雪桃、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电商数字化营销。可探索“沪丽科创联合实验室”,由杨浦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丽江市农科所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展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利用政策杠杆吸引杨浦区科技企业到丽江市建立研发中心或与丽江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提升丽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深耕数据应用,焕发文化新活力。近年来,杨浦区通过“数据筑基—场景赋能—IP运营—生态开放”的四步策略,逐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活化与价值再造,形成可持续的文化创新生态。在沪滇协作中,杨浦区与丽江市可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与产业升级构建协同发展体系,从创新文化传播与完善数字化治理两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创作与表现形式,开发以丽江文化为主题的动漫、短视频等数字化产品,如制作展现丽江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的高质量动画短片,推出融入东巴文化元素的文化互动故事集;打造数字化传播应用场景,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拓展AR实景导航、虚拟导游等功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丽江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完善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文化数字化新标准建设,结合丽江实际制定涵盖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存储、展示等环节的可操作标准,将东巴文化数字化纳入标准体系;创新文化数字化治理范式,建立文旅、科技、教育等多部门协同的治理体系,整合资源提升治理效率。此外,双方可共建“跨区域文化数据共享池”,通过技术赋能、产业创新与标准共建,将丽江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时代的传播势能,让古老文明在沪滇协作中焕发生机。
作者:华学锟(沪滇协作上海跟岗学习干部)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