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理人故事会】从旅居到定居的余晴:是丽江留住了我们

2025-08-02 19:45:56 阅读量6997 字数1341

主理人故事会

      丽江“国泰府“观景客栈。(丽江融媒记者 李婧 摄)


丽江古城的午后,阳光滤过纳西民居特有的悬鱼装饰和青瓦,在石板路上洇出一片温柔的暖黄。走进“国泰府”观景客栈时,主理人余晴正在庭院里将一束香槟色的玫瑰插进一个青蓝复古花瓶里,庭院一角流水潺潺,古琴声悠悠回荡。见到我来,她像是遇见久违的姐妹眼角含笑,拉我坐下,我们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聊天。


      记者采访“国泰府”主理人余晴。(供图)



点击音频↑↑收听节目


余晴与丽江的初遇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她尚不知“丽江”之名,却因“云之南”的盛誉,与同学、朋友拼车远赴这座滇西北小城。当国际都市的喧嚣撞上小城的宁静,她被这份独特深深打动。那段青春记忆里,有与住店旅人在庭院对歌、玩贴纸游戏的欢闹,也有与店家共烹美食、分享滋味的暖意——她沉醉于这份人与人之间的简单纯粹。


客栈院内。(丽江融媒记者 李婧 摄)

主理人余晴和住店的外国友人喝茶聊天。(供图)

来丽江生活前的十年,余晴投身国际贸易,航班轨迹在世界地图上织成密集的网。但数次丽江之行后,她毅然结束了这种生活。“原来日子可以这样——不用赶航班,不用算汇率,连风都带着声音。”她说,每次离开丽江,都像丢了什么东西。


客栈客房窗外景致。(供图)

疫情防控期间,当众人对经营客栈避之不及时,余晴却盘下狮子山上一座老院子,取名“国泰府”,寄托着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另一个名字“睿晴府”,则取她与先生名字各一字组成。这是典型的纳西四合五天井院落,曾是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房主先人是筹建丽江第一所小学、鼓励女子上学的开明之士,云南解放时还曾接待过解放军。


客栈景致。(供图)

客人在“国泰府”客栈。(供图)


改造院子时,余晴将在各国市集淘来的藏品一一归位,又融入国学与民族文化元素,从建筑风格到房间摆设皆有体现。而最动人的,是她始终追求的“家”的氛围:房间干净整洁,瓷器字画透着雅致,面膜、酒精消毒棉片、湿巾等贴心物品随处可见;推开窗,古城美景尽收眼底,让每位宾客真正体会到“宾至如归”。


客栈房间内。(供图)

客栈房间内。(供图)


如今的余晴,会带孩子去巷口买刚出炉的粑粑,在院子里摆弄花草。曾经用流利英语谈判的女强人,如今会耐心向房东探寻老院故事,再讲给客人听。从西装套裙到休闲布衫,从咖啡香到纳西火塘的烟火气,她的转身藏在庭院的每处细节里:门廊的东巴纸灯笼,客房的纳西族织锦,客人杯中温热的茶。“在丽江,我终于听懂了自己的心跳。”她说。如今,她和家人已定居丽江,连户口也迁了过来。


余晴与家人。(供图)


当被问及放弃优渥的国际贸易工作是否遗憾,余晴笑着说:“是丽江留住了我们。”那些曾放弃的薪资,或许早已被庭院里的慢时光、背篓里的新鲜蔬菜、团队成员的认可,以及客人离开时那句“明年还来”悄悄填满了。


余晴与团队伙伴。(供图)

客人在客栈拍照留念。(供图)


走出庭院时,落日余晖柔和地洒在丽江古城。其实,人生的选择从无标准答案:有人在写字楼里实现价值,有人在庭院里种出生活——只要听从内心,哪里都是故乡。


客栈精致餐点。(供图)


END

编辑/李婧

责编/杨四见

终审/和红军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