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四军人,让家国情怀在血脉中流淌

2025-08-03 14:01:46 阅读量1249 字数1987

在云县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沃土上,有这样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家庭:张先文、字玉廷两亲家,与张玉龙、字亚男小夫妻,两代四人先后穿上军装,奔赴军营。他们将青春与热血融入祖国的国防事业,用忠诚与担当谱写了“一门四军人,家国情怀深”的动人篇章,成为当地群众口口相传的佳话。

烽火淬炼英雄胆 —— 张先文的戎马丹心

1952年出生的张先文,原籍临翔区邦东镇。1970年 11月,他从临沧县人民武装部应征入伍,从此与军营结下不解之缘。在步兵31师91团四连,他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为营长,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汗水,肩上的每一颗星徽都闪耀着忠诚。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张先文挺身而出,在烽火中浴血奋战。凭借着“向死而生”的英勇无畏,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那些沉甸甸的军功章,不仅是荣誉的见证,更凝结着他用生命捍卫家国的赤胆忠心。



1973年入党的张先文,始终以党员标准砥砺言行。转业后回到云县人民武装部担任部长,他一头扎进基层武装工作,围绕兵员征集、民兵训练、以劳养武等任务,团结带动同事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为当地武装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退休后,年逾七旬的他初心未改,主动加入云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牵头组建“红色老兵宣讲团”。他的脚步遍布机关、学校、企业、军营、乡村,用亲身经历还原战场硝烟,把红色革命精神播撒到每个角落。岁月流转,他始终践行着“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

热血铸就戍边志 —— 字玉廷的奉献人生

与张先文同龄的字玉廷,是土生土长的云县人。1970年12月入伍,197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军营的熔炉里百炼成钢,书写了同样精彩的军旅篇章。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及老山、者阴山两山防御作战中,字玉廷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团部作战参谋(副营级)。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沉着的指挥能力,他先后五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部队嘉奖,用热血与坚守诠释了军人“守土有责”的使命担当。

1985年10月,字玉廷奉调至云县人民武装部任军事科科长;转业后,他又调任云县环保局工作。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把“战场”的拼劲延续到“职场”。

2003年退休后,他与亲家张先文并肩加入云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年奔波在基层一线宣讲红色故事。从戍边战士到基层干部,再到红色精神传播者,字玉廷始终带着老兵的革命本色,用一生的赤诚与奉献,生动诠释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深刻内涵。

练兵场上的 “排头兵”—— 张玉龙勇做“急先锋”

1981年3月出生的张玉龙,是张先文之子。1998年12月,他循着父辈的足迹应征入伍,在77278部队服现役期间,圆满完成多项国防光缆施工保障任务,1999年荣获“优秀士兵”称号。


自幼听着父辈战场故事长大的张玉龙,早已把“保家卫国”刻进心里。参军后,他始终以“强军有我”的信念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训练中给自己立下“三个绝不”的铁规矩:绝不降低标准、绝不畏惧困难、绝不落后他人。“父辈在南疆战场上守护的土地,我们要用新时代的方式守好。” 这句朴实的话,是他对使命的理解,更是对家风的传承。


如今,退伍后的张玉龙在家乡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继续用青春热血续写着军人家庭的忠诚底色。

军营里的 “铿锵玫瑰”—— 字亚男在舞台上绽放“芳华”

1981年 5月出生的字亚男,是字玉廷之女。1998年12月,她与张玉龙同期入伍,在云南省文山军分区服现役。作为连队公认的文艺骨干,她多次牵头编排舞蹈、组织合唱比赛,还常被选为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用文艺点亮军营生活。


身为新时期的女军人,字亚男从未因性别退缩,反而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头绽放光彩。在通信岗位上,她始终牢记“信息通才能指挥通”的职责使命,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多次圆满完成部队重大军事电话会议和国防光缆施工任务。她参与编排的节目和表演,也曾多次见诸报端,成为军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退伍后,字亚男到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从训练场到服务岗,她用细致与坚韧证明:新时代女兵既能在强军路上扛起重任,让青春在军营绽放别样芳华,也能在地方岗位上延续军人的优良品质,续写奉献篇章。

张玉龙与字亚男,这对军人夫妻在新时期循着父辈的足迹,以不同的方式践行着“保家卫国”的誓言,让“忠诚、担当、奉献”的家风在强军征程中焕发新的光彩。

更让人暖心的是,张先文与字玉廷这对亲家,不仅各自将军人本色融入岁月,更因共同的信仰结下深厚情谊——平日里含饴弄孙、其乐融融,闲暇时便一同参加延安精神研究会的老兵宣讲团,并肩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一家四口,都曾穿过军装;不同岗位,守护着同一个家国。他们用青春热血浇灌忠诚,用一生奉献诠释担当,让“军人”二字在家庭血脉中代代传承,也让深沉的家国情怀在云县大地上深深扎根,成为激励世人爱国奉献、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沈仕春)

来      源:云县融媒体中心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