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丽江的雨,更像是一个让人直抵生活浪漫本色的契机。

雨中的丽江城。(插画 李琳瑛 绘)
晴空万里固然能突显丽江清透澄澈的风姿,而连绵雨幕笼罩下的城市,却更添一抹半遮半掩的迷离色彩,虚实交错间,就能品析出这里自然慵懒的质朴气韵。
雨落下,带走了这里本就无甚威力的盛夏热浪,于是,一块轻便舒适的披肩就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轻轻搭在肩上,过于“透心凉”的体感温度瞬间回升,此刻,便彻底能心无旁骛地品鉴雨中丽江城的无限旖旎……

雨中的古城。(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瑛 摄)
雨中的古城,从喧嚣中抽离出来,青石板路经年累月,早已光亮如镜,此刻雨水从上面漫过,水流在石缝间窜出银亮的尾巴,轻快地滑向低处。漫无目的地在曲折小巷中踱着,雨水顺着两边屋檐流下,汇成两道晶莹的水帘,将街巷围拢起来。仿佛游荡在一条被水光隔开的悠长甬道里,外面世界的喧嚣皆被屏绝了。
在雨中撑一把伞悠然漫步的游人,没有被清凉雨滴劝退,反倒是刻意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亲近古城,他们的脚步坚定熟稔,在连绵雨幕中,聆听着飘渺的驼铃声。

雨中,游人撑伞行走在古城街巷。(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瑛 摄)
雨落得久了,便渐渐渗进古城的肌理。坐在客栈的木阶上,看雨水沿着廊檐滴下,在石板上敲出一个个小坑,日久天长,竟也刻下了自己小小的印痕。雨水亦渗透在木头窗框和门扉上,在它们黝黑的躯体上,蜿蜒成一道道深色的水痕,如同古老树干上无声的泪迹。眼前这古城,俨然像一件被时光之手反复摩挲的器物,而雨水,便是它此刻最温柔耐心的擦拭者了。

雨后,古城民居窗台上摆放的鲜花容色更胜。(插画 李琳瑛 绘)
如果说雨中的古城,充盈着浓烈醇香的古韵气息,那么漫无目的地搭乘一趟穿梭于新城区的公交车,则是窥探生活本真姿态的绝妙机会。
雨天的公交车,像一只湿漉漉的铁盒子,晃晃悠悠穿行在古城外的新街上。车窗蒙着一层薄雾,外头的房檐、绿树都洇成了朦胧的水墨团。车里人不多,水汽裹着些微的尘土味和人身上带来的潮湿气息。雨水顽固地吸附在每一扇车窗上,固执地描摹着外面那个湿漉漉、流动不息的世界。车内,短暂的同行者们各自守着方寸之地,带着各自的故事和目的地,在这摇晃的、湿润的盒子里,共享一段被雨水包裹的沉默旅程。

雨后,行驶在城区道路上的公交车。(插画 李琳瑛 绘)
在一位老阿嬢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背篓里,是成捆的新鲜蔬菜,每一片舒展的菜叶上,都还凝着晶亮的水珠,使得翠绿鲜嫩的菜叶更显诱人,茨菇、韭菜根、白萝卜、豆芽……仔细辨认,还有几朵芳香四溢的野生菌,不难辨认,今晚阿嬢家的餐桌上,必然会沸腾着一口纳西奶锅,只是不知道,汤底究竟是一只滋补的老母鸡还是醇厚的腊排骨……人间烟火最是抚人心,在雨幕下,一切都显得格外动人心魄。
这移动的铁盒子,成了雨水中一个暂时的、温暖的驿站。它载着人,也载着窗外的雨声和模糊的街景,笨拙地向前,碾过水光潋滟的路面,奔向那些被雨幕笼罩的、或熟悉或陌生的站台。人与城的相遇,有时就在这样平凡而湿润的移动里,悄然发生。

雨中的丽江城一角。(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瑛 摄)
雨声潺潺,丽江似乎与岁月渐渐合流。雨水不断落下,钻入路面缝隙,渗进木纹深处,又浸润了行人的肩头。雨滴如同时光的刻刀,在石上、木间,在行人匆匆的足印里,刻下细微的凹痕——这般无声的浸透,正是时间执拗的渗透方式。
丽江在雨中褪尽浮华,显露出骨骼。他安然卧着,承接这天赐的浸润,如同承接无数个过往的雨季。
记者/李琳瑛
责编/和真羽
二审/李 桥
终审/和红军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