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去秋来的转折。此时暑热未消,燥气渐生,雨水减少,空气湿度下降,“燥”成为主导气候。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气易损伤肺津,导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痒等症状,还可能引发感冒、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立秋养生有讲究,丽江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为大家分享立秋节气养生小常识。
8月7日,丽江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沈宗兰医生走进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直播间分享立秋养生小常识。
立秋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期,阳气渐收,阴气渐升。若阴阳失调,易出现反复感冒、自汗失眠、手脚心热却畏寒等外热内寒症状;阴气化生不足则可能导致鼻出血、咽痛声嘶、大便干燥等问题。因此,立秋养生需遵循润燥养肺、健脾化湿、调和气血的原则。

润燥养肺类
银耳:富含植物胶质与多糖,滋阴润肺,缓解皮肤干燥与便秘,推荐百合银耳羹。
秋梨:生津止渴,含天门冬素和苹果酸,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可做川贝炖梨或梨藕汁。
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适合失眠、干咳者,常搭配莲子、银耳炖汤。
杏仁:润肺平喘,富含维生素E,可打浆或入粥(如杏仁扁豆粥)。
健脾祛湿类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含淀粉酶助消化,蒸食或煮粥(山药莲子粥)为宜。
莲藕:生用清热生津,熟食健脾养血,可凉拌、煲汤或炒食。
薏米:利水渗湿,搭配赤小豆煮“三豆汤”,清除暑湿残留。
南瓜:补中益气,β-胡萝卜素还能维持黏膜屏障完整性,推荐南瓜小米粥或蒜蓉蒸南瓜。
滋阴平补类
鸭肉:性凉滋阴,补虚不燥热,适合初秋,可炖萝卜或冬瓜(老鸭萝卜汤)。
芝麻:补肝肾,润肠燥,预防秋季便秘,可撒入粥或制成芝麻糊。
枸杞:补肝益肾,搭配黄精煮水代茶,缓解虚劳。
酸味收敛类
葡萄、乌梅:生津止渴,收敛肺气,减少汗出过多。
山楂:消食化积,助消化,适合夏季冷饮伤胃者。
沈宗兰医生为病人诊疗。(供图)

传统“贴秋膘”旨在弥补夏季消耗、增强御寒能力,但现代生活中营养过剩、活动减少,盲目“以肉补膘”可能引发肥胖、高血脂等问题。建议选择优质蛋白(鸡胸肉、鱼虾、豆制品),主食搭配山药、南瓜等补充膳食纤维,同时辅以每日慢走、太极、八段锦等运动促进代谢。

推荐水果(养阴润燥型)
秋梨:“天然甘露饮”,缓解咽干咳嗽,适合吸烟、用嗓过度者。
葡萄:补肝肾、益气血,含铁与花青素,改善贫血疲劳,酸味收敛防汗多。
石榴:“抗氧化金矿”,生津止渴、收敛固肠,缓解腹泻。
苹果:“全能平衡果”,健脾生津,果胶调节肠道菌群,预防腹泻与便秘。
需控制的水果(依体质调整)
脾胃虚寒者:少食西瓜(防腹痛腹泻)
阴虚火旺者:少食龙眼(防口疮便秘)
湿热体质者:少食荔枝(防痤疮)
过敏体质者:少食芒果(防荨麻疹)
空腹、胃酸过多者:少食柿子(防胃结石)
食用水果五禁忌
1. 忌空腹吃酸涩水果(柿子、山楂等),建议餐后 1 小时食用。
2. 忌水果代替正餐,可用“水果+坚果”组合补充营养。
3. 忌与特定药物同食(如柚子与降压药、香蕉与利尿剂等)。
4. 忌食用霉变水果(毒素扩散,黄曲霉素可致肝癌)。
5. 忌燥热体质过食温性水果(榴莲、荔枝等)。
沈宗兰医生为患者中医埋线治疗。(供图)

睡眠调整:早卧早起
· 宜21-22点入睡(顺应阳气收敛),避免熬夜耗伤阴血。
· 晨起以5-6点日出后为宜,晨练建议6-7点进行,防寒邪伤身。
着装原则:“秋冻”有度
· 适合人群:青壮年、体质偏热者;禁忌人群:老人、儿童、阳虚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重点保暖部位:颈背(护大椎穴)、腹部(护神阙穴)、脚踝(防“寒从脚起”)。
增强免疫力的中医方法
1.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迎香穴(鼻翼旁)与合谷穴(虎口),各3分钟,预防感冒、鼻炎。
2. 穴位敷贴:黄芪粉加蜂蜜调膏,睡前敷肺俞穴,补益肺气。
3. 腹部运化:餐后1小时绕脐顺时针、逆时针各摩腹81圈,促脾胃运化。
4. 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秋悲”影响健康。
立秋养生
关键在于顺应时节变化
结合自身体质调整饮食起居
才能平安健康地度过秋季
编辑/徐蕾
责编/李婧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