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旧小区的“逆生长”到背街小巷的“换新颜”,从停车难题的逐步破解到农贸市场的“超市化”升级……漫步罗平街头,城市的每一处变化都浸润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温度。近年来,罗平县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从居住环境、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发力,让居民的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

居住环境
从“将就住”到“住得爽”,老城区里的新温度

居住环境
从“将就住”到“住得爽”,老城区里的新温度
“以前走徐家巷得捂鼻子绕路,现在路灯亮了、路面平了,晚上散步的人能排到巷口!”红星社区李阿姨的话里藏着老城区的蜕变密码。罗平对30余条背街小巷开展“绣花式”整治,清除1200余处卫生死角、拆除300余处违章搭建,铺设200余千米雨污分流管道。昔日“脏乱差”的徐家巷,如今以主题墙绘串联地质景观与历史故事,成了居民脚下的“文化长廊”。

变化不止于“面子”。农机厂家属区居民至今记得改造的惊喜:坑洼路面变沥青路,蜘蛛网般的管线入地,楼体穿上“新衣”,居民提的23条意见逐条落实。截至目前,罗平已改造老旧小区97个,完成改造2717户,让“住有所居”升级为“住有宜居”。


红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更具深意,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盲文书籍、康复器材、骑手专用车位一应俱全,应急药箱与图书角全天开放。“社区是居民随时可依的‘暖心港湾’,”社区书记苏敏说。每月走访独居老人、节日里的写春联活动,让治理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交通出行
从“停车难”到“行得畅”,细节里的民生答卷
交通出行
从“停车难”到“行得畅”,细节里的民生答卷
“以前去县医院找车位得绕半小时,现在手机一点就知空位!”市民伏先生的体验,是罗平破解交通难题的缩影。通过盘活闲置地块、开放单位共享车位,全县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万余个,12处智能停车场覆盖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线上查位、扫码缴费”成新常态。


交通秩序的“减法”换来了效率的“加法”。19座新增交通信号灯、63套电子警察、2.4万平方米重划的道路标线,配合7.7万起乱停乱放查处,让学校周边“接送堵”、市场周边“占道挤”成为过去。“文笔路放学时段曾堵得水泄不通,现在有了护学岗和隔离栏,10分钟就能通过,”交警大队民警欣慰地说。

道路“毛细血管”同步疏通,3.2万平方米修补的路面、8千米新增的慢行步道,串联起公园、社区与商圈。“骑车上班一路绿道相伴,比开车还舒心,”市民朱先生的日常,道出交通升级的民生温度。
公共服务与医疗康养
从“有保障”到“有品质”,细微处的幸福刻度
“买菜像逛超市”,是罗平居民对农贸市场的新评价。金塘农贸市场里,蔬菜、鲜肉、水产区分区清晰,电子屏滚动农残检测结果,“爱心摊位”温暖困难商户。目前,全县6个农贸市场完成标准化改造,6个农产品检测室、12处便民服务点,让“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康养的“最后100米”正被打通。在泰坤幸福里小区和海通壹号院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在休息室下棋、书画室挥毫,工作人员登记次日助餐需求。“平时我们就在这些亭子里头坐着打打牌、吹吹牛,下雨就去那个活动室里头坐着打打牌。”65岁的李爷爷说。全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让2000余户家庭用上养老设备,“养老”变“享老”。

“罗平县人民医院的医养综合大楼已全面投入使用,配备包括最先进的‘伽利略’康复系统在内的近200台(件)康复治疗设备,老年病区的养老布局贴心周到。依托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旅居康养示范县定位,罗平正打造涵盖森林公园、龙王庙水库公园、玉皇阁、花湘小镇、太液府公园及温泉开发的旅居康养产业园,让医院与城市发展协同发力,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罗平县人民医院书记李虹道介绍道。


公园绿地的“微更新”藏着细腻关怀。九龙公园的无障碍坡道连通休憩座椅,绿道旁每隔50米设应急呼叫器;太液湖公园的慢行步道串联音乐喷泉与水中楼阁。“带娃散步不用愁,轮椅也能畅行,”居民杨女士的点赞,见证300余个新增座椅、58处无障碍设施带来的改变。

罗平县住建局副局长方坤说道:“推进雨污混流、堵塞等截污工程建设和内涝年治理,推动二水厂建设及供水管网改造,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有效提升韧性城市能力。挖掘少数民族有文化,融合民族代表性符号和元素,建设5条主题街区,建成云南省美丽县城。”
共建共治
从“政府干”到“大家办”,全民书写的城市答卷
共建共治
从“政府干”到“大家办”,全民书写的城市答卷
“小区缺棵树、市场增个凳,建议真能被采纳!”居民郑先生通过“我的城市我建言”平台提的建议,半个月就有了回音。近年来,罗平搭建线上线下参与平台,收集问卷数十万份、意见建议6万余条,多数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8.39万名志愿者组成341支服务队,以“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模式,开展活动7千余次。“志在我家”项目走进200余个小区,“四瓣七蕊”德治品牌发动16家爱心商户参与,48.72万积分兑换出满满正能量。

“以前觉得创城是政府的事,现在才明白我们都是城市主人,”退休教师刘先生说。近年来,群众通过“我为城市洗脸”等活动,主动曝光整改不文明行为8000余起,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让“人民城市”理念落地生根。

“近年来,罗平县根据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围绕“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等目标,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城市基础设施。人际环境、医疗、养老、托幼等短板,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内外兼修,补齐短板,加速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推动城市功能品质迭代升级,全面提高人民满意度。”方坤说。

如今的罗平,新增绿地如翡翠点缀街巷,新改建市政道路串联城乡,“六纵十二横”交通骨架成型,国家园林县城绿地率达40.26%。从医养综合大楼的先进设备到旅居康养产业园的布局,从老旧小区的一砖一瓦到公园长椅的一缕阳光,罗平正以“人民至上”的初心,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根脉、提升品质,让“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答卷越写越精彩。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