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退役军人,他们虽已脱下军装,但责任与担当却从未离身。在各行各业中,以新的身份续写荣光。
在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里工作的退役军人职工。(丽江融媒体记者 木雯娇 摄)
跨过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古老的门槛,身着纳西族服饰的木丽娟正热情地向八方来客讲述着木府的历史变迁。木丽娟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讲解员,还是一名退役军人。1998年12月,她光荣入伍,2000年12月退出现役。退役24年来,她始终铭记自己退役军人的身份,将昔日“跟我上”的冲锋精神转化为今日“跟我来”的服务精神。昔日,她在战场上保家卫国;今朝,她在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内守护着丽江的历史文化瑰宝。阵地虽换,但守护的信念却从未改变。
木丽娟说:“军人的忠诚,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是对使命的绝对服从与坚守。虽然我们不再手握钢枪,却以同样赤诚的心传承丽江文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将这份忠诚转化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负责。”
退役军人木丽娟如今是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的讲解员。(丽江融媒体记者 张丽瑶 摄)
在木府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前,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保卫科科长姚圣君正全神贯注地巡查着每一个监控点位。和木丽娟一样,他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木府工作的24年里,他将哨位上的警惕化作岗位上的坚守,将部队里“服从命令就是天职”与“隐患就是事故”的工作要求融入日常工作中,确保木府安全无虞。
“多年来,我视安全生产为新的‘战场’,守护生命财产安全为新的‘使命’。充分发挥军人的优势,为这座重要的文化地标安全发展贡献全部力量。退伍不褪色,对于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我而言,该较真的时候绝不含糊,该负责的时候一定扛住。”姚圣君说。
据悉,目前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共有6名退役军人职工,在安全保卫、对外宣传、园林绿化等多个关键岗位履职。他们脱下军装,换上崭新的工牌,将哨位换成岗位,阵地化为景区,在守护文化遗产、服务游客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近年来,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作为展示丽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始终将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木府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积极为退役军人职工排忧解难,努力营造“尊崇军人、关爱老兵”的浓厚氛围。每年,木府免费接待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近2万人次。2024年,木府荣获“丽江市古城区社会化拥军示范单位”称号。
退役军人姚圣君如今是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的保卫科工作人员。(丽江融媒体记者 张丽瑶 摄)
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副院长李文晓说:“这些退役军人虽脱下军装,但本色不变。将部队锤炼出的忠诚品格、过硬作风和奉献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在守护文化遗产、服务八方游客、保障景区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推动文旅事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木府里的他们只是全市退役军人投身地方建设的缩影。据悉,近3年来,我市共接收安置785名退役军人,他们覆盖了公共安全、文旅、教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等多领域。虽然身份已转换,但深植于生命中的那份忠诚与担当却如不熄的火焰,在每一个岗位上持续燃烧,铸成各行业中一抹独特的底色。
丽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科负责人张枝凤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精准地落实退役军人安置政策,不断提高安置质量,拓宽安置渠道。加强与各单位、企业的联系,增加专场招聘会的场次,做到退役军人从战场到职场的暖心护航。努力实现让部队、退役军人、接收单位三方满意。”
记者/木雯娇 张丽瑶 实习生/赵莉柔
责编/李映芳
二审/李 桥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