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暖心桥”:董干通道实现2分钟高效通关

2025-08-18 10:34:21 阅读量1437 字数1093

晨雾未散,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董干通道的验证方舱外已排起长队。中越边民手提布袋、肩挎竹篮,笑着用双语打招呼,等待通关。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场景,自董干通道复通两年来,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这条以双方边民互市往来为主的边关通道,在天保边检站董干分站的守护下,通过服务升级与设施焕新,成为连接两国边民情谊的“暖心桥”。

“阿婆,先按左手、再按右手……眼睛看着摄像头就好。”验证窗口前,民警小何正耐心指导越南籍老人黄阿婆采集出入境人员信息,变化在这样的“手把手教学”下悄然发生。

通道刚复通时,边民生物信息采集器时常卡顿,遇上老年人有时要耗费半个多小时才能完成采集。如今,生物信息智能采集设备已全部更新升级,人脸识别、指纹比对“轻松搞定”,平均通关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2分钟。针对不会操作生物采集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分站专门设立“爱心岗”,民警全程陪同协助,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双语通关指南,封面印着民警手绘的卡通指引图,老年人一看就懂。

“以前通关非常麻烦,现在只要带个证就行,民警比自家孩子还耐心!”家住附近村寨的壮族老人王阿公说,两年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通关快了很多”。数据显示,董干通道复通两年以来,出入境总人数突破40万人次,日均通关量从最初的200余人次增长至如今的600余人次,高峰时段单日超千人次,零投诉、零差错的服务记录成了最亮眼的“成绩单”。

走进如今的董干通道查验区,墙角的休息区摆着软垫座椅,广播循环播放着双语通关须知,通关现场的“便民服务角”里,急救箱、充电插座、雨伞、饮用水、老花镜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为带孩子的边民准备的儿童座椅。

“以前排队累了只能蹲在地上,现在有椅子坐、有热水喝。”经常往返探亲的越南边民阮大姐指着通道旁的“温馨驿站”说。值得一提的是,分站还联合驻地卫生院,建立“紧急救助1+1”服务机制,为突发不适的边民及时提供救助,两年来已累计帮助20余名边民解决急难问题。

夕阳西下,站在验证大厅的窗前,望着远处中越村寨的炊烟袅袅,界碑在暮色中静静矗立。两年来,通道不仅是通行的关口,更成了文化交流的平台。针对边民提出的“通关政策不清楚”问题,分站民警利用通关间隙,制作了双语政策宣传册,化身“宣传员”,在排队间隙主动讲解出入境法规。

“通道通了,心也通了。”董干镇副镇长说,两年来通道周边的村寨更热闹了,边民走亲访友更勤,不少家庭还成了跨国亲戚。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天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董干分站民警日复一日的坚守。

夜色渐浓,通道的灯光依旧明亮。明天清晨,这里又会迎来新一批往来的边民,而董干通道的故事,还将在这份坚守与暖心中继续书写。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