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燕麦炒面:舌尖上的“妥妥干货”味道

2025-08-18 10:54:15 阅读量1422 字数1426

“燕麦团,燕麦面,吃下去,什么活,都能干;调炒面,加点水,放点糖,过日子,心不慌,”20世纪的民间俗语,描绘的不仅是艰苦的日子,更是人们勤劳的真实写照,在鲁甸连绵起伏的大山里,燕麦是贫瘠土地给予人们最慷慨的馈赠,而燕麦炒面成为勤劳的鲁甸人民在艰苦生活中所独有的生活智慧与乐观情怀,那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我的家乡在交通不便与世隔绝般的山区,燕麦炒面则是餐桌上最寻常不过的家常风景,由于山区土地贫瘠,气候寒冷,燕麦成了少数能够适应并高产的农作物之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燕麦炒面伴随着乡亲父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他们勤劳朴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

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寒夜,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灯光昏黄。刚上初中的我,常常学习到深夜,饥肠辘辘之时,母亲总会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燕麦炒面。她会先用温水将炒面调成糊状,撒上一把酥脆的花生碎。那一口下去,香甜软糯,瞬间驱散了身体的疲惫与寒冷。此时的炒面,早已不仅仅是果腹的食粮,更凝聚着母亲对子女深沉的关爱与期盼,是“记忆中最香甜的味道”。它像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照亮了艰苦岁月里的每一个角落,温柔地慰藉着那颗在成长道路上偶尔感到迷茫与困顿的心灵,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与勇气。

母亲常讲,做燕麦炒面时,将饱满的燕麦颗粒晒干、炒熟,再用古老的石磨细细研磨,将适量的炒面用温水调和,拍成小圆饼,在烧热的铁锅里烙至两面金黄,外酥里糯,便制成了营养丰富的燕麦粑粑,是燕麦炒面最常见也最具地方特色的变身。此时,若能在旁边的山林里寻得几勺野生蜂蜜,轻轻蘸上一点,那甜而不腻的蜜香与燕麦独有的醇厚谷香在口中交融,瞬间便书写出一首令人赞叹不已的烟火诗韵,为了让炒面的口感更好,母亲还特意准备了自家熬制的红糖。当滚烫的开水冲泡下,金黄的炒面与棕红的红糖慢慢融合,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那温馨的细节,宛如童年味觉星河中最闪亮的一颗星辰,牢牢地锚定了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又好吃又顶饿”,这句简单朴素的评价,不仅仅是对燕麦炒面充饥功能的肯定,更是对那份深沉的爱与温暖最直接的表达,那滋味,如同烙印一般,在记忆深处袅袅不散,越品越有滋味。

记忆中,在老家低矮的厨房里,母亲微微弓着背,专注地盯着锅中的燕麦面粉,手臂有节奏地挥动着锅铲,将面粉从锅底轻轻挑起,又慢慢落下,确保每一粒面粉都能均匀受热。遇到结成小疙瘩的面粉,母亲会停下手中的锅铲,用手指“一边翻一边捻,把面疙瘩捻碎”。她的耐心,宛如春日里拂过麦田的微风,轻柔而温暖,蕴含着对子女无尽的关爱。时间在母亲的翻炒中缓缓流逝,锅中的燕麦面粉也渐渐从乳白色变成了诱人的“微微发黄”,浓郁的香气如同挣脱了束缚的野马一样迎面欢快扑来。

如今,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我们的生活早已步入了繁花似锦的新时代物质极大丰富,琳琅满目的食品让人目不暇接。燕麦炒面,这个曾经支撑着人们度过艰难岁月的功臣,如同一位功成身退的老者,渐渐隐退于我们的日常餐桌,成了一种不常被记起的存在。然而,正是因为它所承载的那段沉甸甸的情感记忆与特殊的历史价值,它又像一颗在深邃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即便不常被看见,却始终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当人们厌倦了精致却略显冰冷的外卖快餐,开始追寻那份失落已久的“人间烟火味”与“儿时记忆”时,燕麦炒面便如同一座照亮心灵的精神灯塔指引着人们回归本真,去感受那份最纯粹、最质朴的情感与味道。

来源:鲁甸融媒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