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气象台台长赖云华
(丽江融媒记者 和琼 摄)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8月23日,我们迎来处暑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这个标志着暑热正式落幕、凉爽秋季渐次登台的节气,在气象学上究竟如何定义?它对丽江这座高原城市又意味着什么?8月22日下午,丽江市气象台台长赖云华在访谈中给出了专业解读。

处暑,字面意为“暑气至此而止”。在丽江,这一节气不仅是酷暑的终结,更是气候转型的关键节点。数据显示,丽江处暑节气期间常年平均气温为19.6℃,处暑节气过后,早晚气温会进一步降低,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至10℃-15℃。今年截至8月21日,全市平均气温16℃,较常年偏高0.2℃,呈现“前期多雨寡照,后期温润宜人”的特点。华坪县以29.7℃的平均最高气温领跑全市,而其余县区则保持平均14℃的清凉,印证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特征。
2024年依托特别国债项目,建成丽江宁蒗X波段天气雷达,进一步弥补了我市的雷达监测盲区。(供图)
降水数据揭示着更鲜明的对比:今年累计降水700.4毫米,较常年偏多7.5%,较去年显著增加34.9%。这些数字背后是10轮强降水过程的累积效应,雨季提前11天开启的特殊气象条件,全市未出现重度气象干旱,但后汛期仍有50天汛期。赖云华提醒,需警惕9月可能出现的连阴雨天气。
2025年7月丽江市气象局组织参加全省“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象服务工作部署会。(供图)
对于市民关心的“秋老虎”现象,赖云华介绍,“秋老虎”是指立秋或出伏后出现的短期回热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具有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的特征,常见于长江中下游、江南及华南北部地区。气象资料显示丽江高海拔地区极少出现35℃以上高温,但金沙江河谷地带需防范阶段性回热。建议市民游客采取“洋葱式”穿衣法,随身携带薄外套应对昼夜温差,同时,丽江秋季紫外线指数仍达7级—8级,需持续使用SPF50+防晒霜。
2025年丽江市气象局多方筹措,加大力度开展气象观测站网加密与布局优化工作。(供图)
农业生产方面,赖云华特别提醒:需防范午后强对流天气对成熟瓜果的冲击,建议种植户采用地膜覆盖保墒,养殖户加强畜禽圈舍夜间保温。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骑行、徒步等项目需避开正午强紫外线时段,露营时备好防风装备。
2025年5月丽江市总工会、丽江市气象局、丽江机场组织“丽江市2025年度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气象行业第二届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供图)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季节交替的节点上,丽江气象部门正通过“1262”精细化预报系统,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市民可通过“丽江气象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获取实时信息,游客则可安心享受“20℃的丽江”。
编辑/和琼
责编/李婧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