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丽江民谣音乐季总导演杨嘉慧,分享了这场音乐季的策划理念和幕后细节。她表示,民谣季的策划灵感源于对丽江城市文化基因的理解—— 丽江本就如同一首流淌的民谣,古城的一砖一瓦、雪山的云雾、石板上回荡的马蹄声,无不自带故事感与音乐性,传递出“生活回归音乐本真”的独特气质。团队希望打造一个“有地气、有烟火气、有文化底气”的音乐品牌,不以明星阵容为卖点,而是以民谣为媒介,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丽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
8月26日,2025丽江民谣音乐季总导演杨嘉慧走进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直播间。(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 摄)
整个筹备历时近半年,主要分为“概念定型期”与“资源整合执行期”两个阶段。前期聚焦于实现“民谣”与“丽江”的深度融合,避免生硬拼接;后期则需协调本土音乐人、场地等多方资源,确保创意高质量落地。
丽江古城大水车前游客与民谣歌手互动。(资料图)
活动分三个阶段推进。8月,线上联动抖音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盛宴。线上选拔阶段:海选(8月12日—8月21日)不限名额,完成开播投稿即可晋级;淘汰赛(8月22日—8月26日)按开播时间分“实力”“新星”赛道,选手需直播弹唱(单场不少于30分钟、累计不少于2小时),依 “民谣值”(直播时长、点赞、打赏加权)淘汰,各赛道前10名晋级;决赛(8月28日14:00—16:00)以“家和远方”为主题,结合导师与线上线下观众打分排名,优胜者获吉他、线下演出等奖励。
丽江古城民谣演出现场。(资料图)
9月,有两大线下活动:“民谣路演”在古城、蓝月谷等景点开展不少于15场路演,既能引流增效(制造情感锚点、分流客流、带动消费)、文化破壁(移动巡演、观众合唱传递城市温度),成本可控,与线上活动呼应,助力打造丽江“民谣之都”IP;“转角遇见民谣”在三大古镇每日开展不插电演出,让民谣融入古城环境,强化“舍不得的丽江”的温度感。
10月,“丽江民谣之夜”大型演出将在古城玉河广场举办,8月淘汰赛“实力”“新星”两个赛道前6名与本地歌手同台。主舞台以“会唱歌的雪山”为设计方向,用数控灯光与纱幕投影,让舞台背景与真实雪山虚实结合;古城内还设“古巷回声”清唱舞台、“流水知音”弹唱点,实现沉浸式体验。同期有“东巴文歌词工作坊”“手鼓体验”等互动体验。此外,初次到访的观众,可参与9月“转角遇见民谣”和每周一、周五开展的民谣路演感受本土氛围,或于10月国庆期间体验“民谣之夜”的强劲阵容与舞台魅力。
游人与民谣歌手一起沉浸在音乐的海洋。(资料图)
关于品牌建设,需具备丽江文化IP辨识度、稳定优质内容输出及专业运营宣传三大核心。杨嘉慧表示:“未来计划分三步:首先将音乐季打造为国内民谣领域顶级IP;其次,启动‘丽江驻留创作计划’,邀请音乐人参与创作并传播丽江故事;最后,通过与国内外音乐节联动,推动‘丽江民谣’品牌走向更广阔舞台。凭借丽江独特的民谣土壤,相信未来,丽江民谣音乐季能成为民谣地图上的闪亮坐标。”
编辑/徐蕾
责编/杨四见
终审/谭元怀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