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针对辖区内管网冒水、路面积水、重大项目密集、交通拥堵现象频发的实际,古城区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一站救”改革,快速构建“平战结合”应急救援体系,在防汛减灾、应急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
据了解,古城区整合市、区两级相关资金182.51万元、组建12支应急救援队伍,共有280名综合救援人员。按照有办公场所、有专业装备、有统一服装、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等建管养训要求,实行规范化建设、半军事化管理,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为提升队伍应急处突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消防安全、地震应急等专题培训30余次、培训人员1200余人,组织区级应急综合演练4次,确保“业务精”;利用云视讯、卫星电话、集成对讲机等调度指挥72次,为11个乡镇(街道)配备森林防火单兵装备、大衣、棉被等装备物资426件。
古城区始终坚持“预”字当先、“防”字为要,建立“扁平化”防汛指挥体系,由主要领导坐镇区防办,连同应急、住建、气象、城管等部门实时监测、科学指挥、及时调度。乡镇(街道)则按照“一个预案、一支队伍、一张风险隐患图、一张紧急疏散图、一个储备点、一次演练”,围绕“防”“救”等各项任务有效衔接、形成闭环。
截至目前,共预报发布气象资料123期、气象预警207期,开展督导检查19次,12支应急救援队伍到城市易涝点、重点水利设施、地灾隐患点等一线开展巡查检查,及时处置问题隐患6个。同时,古城区将古宁高速、前山光伏发电、金安桥水电站等重点项目纳入气象服务范围,加强协调联动。在辖区内划分为963个基础网格、2580个微网格,确保预警信息直达“最后一公里”。
古城区严格执行“1+11”防汛预案和“1262”预警响应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巡查排险、应急抢险、值班值守等工作中的作用,突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科学严密的应急救援机制下,今年汛期以来,古城区已经快速妥善处置了若干起险情:6月5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金安镇玉河村出现山体崩塌险情。金安镇应急救援队、党员先锋队就地转移危险区域群众9户21人。同时,协助省级专家组实地勘察调查,对新增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科学评估,及时修缮防洪土沟;及时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加强日常巡查频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8月初,受连日强降雨影响,七河镇境内大小河道水位急剧攀升,部分低洼地带被积水围困,发生道路中断、农田被淹等险情。七河镇综合应急救援队迅速就位,开展排水作业、清除路障等,为群众筑起生命安全屏障。同时,加密巡查次数,联动村级护河队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水位变化和堤防状况,及时清理行洪障碍,加固堤防险段,为东山河畅通行洪筑牢防线。
截至目前,全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组建起76支群测群防监测队伍,紧盯管涌、滑坡等险情,摸排隐患点104处,河道清淤7000余米,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开展“敲门行动”276次,出动600余人次宣传避险知识,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记者/张小秋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谭元怀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