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结石分析:破解“小石头”的健康密码

2025-09-03 14:01:50 阅读量7048 字数1098


当身体排出一颗“小石头”,别急于丢弃——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等专业仪器能精准锁定其化学成分。结石分析就像拆解一块巧克力,弄清是可可、牛奶还是糖构成的一样,能明确结石是草酸钙、尿酸还是其他物质形成的。不同成分对应着迥异的成因和预防方案,不做结石分析,预防就成了“蒙眼打仗”,效果会大打折扣。今天,古城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为大家带来结石分析的科普知识。


9月3日,古城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熊宇迪走进FM106.2丽江新闻综合广播直播间。(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常见结石类型及含义

草酸钙结石:占所有结石的 70%-80%,是最常见的类型。其形成多与饮食相关,比如过量摄入菠菜、坚果、浓茶等高草酸食物,偏好高盐饮食,或是喝水不足导致尿液浓缩,都可能催生这类结石。


尿酸结石:在 X 光下“隐形”,被称为 “阴性结石”。它与嘌呤代谢密切相关,经常食用海鲜、动物内脏,大量饮用啤酒的人,以及有痛风病史的患者,更容易长出这种结石。


感染性结石(如磷酸铵镁结石):这类结石生长速度极快,严重时能填满整个肾脏,形成 “鹿角形结石”,其根源是泌尿系统反复感染。


胱氨酸结石:属于罕见的遗传性结石,因肾小管对胱氨酸的重吸收功能存在缺陷所致。虽然少见,但复发率极高,需要长期管理。


熊宇迪医生工作中。(供图)

针对性预防方案

结石成分明确后,预防才能有的放矢。


若是草酸钙结石,建议每天饮水至少 2—3 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同时控制盐和动物蛋白的食用量。


尿酸结石的预防方案则大不相同,需采用低嘌呤饮食,严格戒酒,医生可能还会开具口服药来碱化尿液,帮助尿酸溶解排出。


感染性结石的治疗核心是彻底控制泌尿系统感染,可能需要长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复查尿常规。


而胱氨酸结石需要严格的终身管理,包括大量饮水、服用特殊药物以及严格的饮食控制。一份结石分析报告,就是为患者量身定制的 “健康处方”。


2025中国医师节泌尿外科医护人员合影。(供图)

结石送检方法

排尿时,最好用容器接住尿液,或用细密的筛子、纱布过滤,防止结石被冲走。将收集到的结石颗粒用干净纸巾或小袋子装好送到医院即可。

结石预防要点

预防大于治疗,多喝水、均衡饮食是预防所有结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结石排出或取出后,务必做成分分析,这是打破 “长了碎、碎了又长” 恶性循环的关键。

遵循个体化建议,根据结石分析结果,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预防,切勿乱用偏方。

了解结石分析,掌握预防要点,才能有效远离结石困扰,守护身体健康。

编辑/徐蕾

责编/李婧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