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师者,九月为您而歌
赵秋,玉龙中学初中数学教师、第四党支部书记。多次荣获校级、县级、市级、省级荣誉,所带班级124班曾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

教师节即将来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的节目遇见了一位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育者——赵秋。从教23年,获得过无数荣誉,这背后是赵秋日复一日用耐心与学识,叩响学生心门的平凡坚守,而她最看重的,始终是课堂上那些细微却动人的瞬间。
赵秋日常教学。(供图)
赵秋的教育之路,源于她在学生时代一位老师给予的温暖照亮。她曾坦言,自己初中时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是班主任用耐心的辅导让她重燃信心。“教育的力量,原来可以如此具体而深刻。”正是这份具体的温暖,让她坚定地走上讲台,在玉龙中学里,与优秀的同事们共同成长。
赵秋和学生在学校操场。(供图)
在她看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看见”每一个孩子的过程。她至今难忘那个叫“小明”的男孩——平时沉默寡言、数学成绩常年垫底,却在一次几何课上轻声说出一道难题的巧妙解法。赵秋没有让这句回答落空,她请他站起来,认真倾听、带头鼓掌。从那以后,“小明”逐渐敢举手、敢发言,学期末竟冲进班级前十。“谢谢您接住了我那句话,让我知道自己也能行。”“小明”在毕业卡片上写道。
赵秋课后解答学生疑问。(供图)
这样的“接住”,在赵秋的教学生涯中并非偶然。她曾接手一个“谈数学色变”的班级,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学不好数学”。她没有急于灌输知识,而是先停下新课,用两节课倾听学生“为什么怕数学”,随后降低作业难度,“只要认真完成就给满分”。用“分零食讲方程”“拼树叶学几何”让课堂变好玩,还为每个学生建立“进步档案”,记录每一点微光般的改变。一学期后,班级数学平均分提高20多分,那个曾写下“数学是天书”的学生终于说:“原来数学没那么可怕。”
赵秋日常教学。(供图)
赵秋坚信,良好的师生沟通是“平等尊重的对话,而非单向指令”。她在教室里设置“心声信箱”,用纸条与内向学生交谈;每周三留出20分钟“自由交流课”,不谈学习,只聊生活;面对学生问题总是先共情再解决——“我猜你刚才可能在想别的事”取代了“你怎么又走神”。她常和学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糗事,这种“不端着”的真实感,让学生愿意向她敞开心扉。
赵秋所带班级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奖状。(供图)
回首23年教学生涯,赵秋认为最大的收获不是奖状荣誉,而是“被需要”的价值感。她珍视那些温暖瞬间: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感谢消息、课堂上学生眼里突然亮起的光、为解决难题自己获得的教学成长……“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在参与生命的成长。”
赵秋所获证书、奖状。(供图)
对于未来,她希望继续做“成长型”教师:深耕课堂、拥抱技术、沉淀经验。但她更重要的期望,是培养“眼里有光、心里有温度、脚下有力量”的人——不必都是“学霸”,但要有好奇心、韧劲儿和同理心。“教育是陪伴生命成长的过程,”她说,“我希望他们能学会学习,更学会做人。”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赵秋用23年的时光,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守望,为每一朵花苞顺利绽放。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藏着闪光的可能,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看见它、接住它、点亮它——让微光成炬,照见更远的明天。
编辑/和琼
责编/杨四见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