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梁河县立足立体气候与水旱轮作传统,创新“烟稻轮作+稻渔共生”模式,实现“一年两熟三收”,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与经济双重动能。
探索创新,土地轮作激活“沉睡资源”
梁河县拥有耕地24.05万亩,其中水田14.46万亩,常年种植烤烟4.6万亩。如何破解“粮烟争地”矛盾?答案藏在土地的“轮转密码”中。“过去种烟怕耽误水稻,种稻又怕误了烟时,现在轮作让土地不‘偷懒’。”据介绍,通过“同一张图规划、同一片田块轮作、同一套设施共用”原则,成功破解粮烟协同难题:由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烤烟季租给专业户种植,约定还田时间;烤烟采收后,统一清除残余农膜,耙田后栽插水稻,十天后投放鱼虾蟹苗。“水旱轮作不仅减少病虫害,还能让土壤更肥沃,水稻亩产比单种高10%以上。”芒东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柴鹏解释道。
联结共促,稻渔共生构建“富民生态链”
山泉水灌溉的稻田,水质清洁且富含有益矿物质,为稻渔共生提供了天然优势。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梁河县通过“服务在社、种养在户、全链保障”,让农民敢尝试、能受益。技术“托底”,制定种养标准化流程,优质软米稻苗栽插十天后,提高水位投放适量享受补贴的鱼虾苗种,利用流水带来的天然饵料养殖;水稻收割前排水捕获,或移入池塘暂养错峰上市。销售“拓路”,线下与益坤粮油等龙头企业合作加工销售,直供机关食堂、烟草客户,在景区景点设点展销,走进超市、农家乐,线上打造抖音账号直播种养技术、引流带货,依托“印盒山稻花鱼第一村”等农耕文化推广基地发展亲子捉鱼体验等乡村旅游,延伸拓展“一粒米”“一条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协同多赢,一亩田种出三份“致富果”
烟农何志刚的账本清晰可见:“种烟一亩收入4000元,水稻卖1500元,稻花鱼能赚2000元,加起来比单种烟多收一半还多。”4万余亩烟稻田变身“聚宝盆”,“烟+稻+鱼/虾/蟹”亩均产值超7000元,实现“小春种烟鼓钱袋、大春种稻装粮袋、稻田养鱼丰菜篮”的多赢局面。更可贵的是,生态种养让土地更“健康”,农药使用量减少40%,绿水青山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