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非遗独特韵味 看文化赋能创新

2025-09-25 14:51:07 阅读量1406 字数1773

当目瑙纵歌的鼓点伴着边疆少数民族的热情响起,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文博会德宏展位前,早已围满了驻足观看的观众。

9月17日至21日,以“智汇云南   创意未来”为主题的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举行。德宏州携多元民族文化瑰宝精彩亮相,葫芦丝、阿昌织锦、中缅主题文创等特色产品格外吸睛,以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在这场文化盛宴中书写着“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绚丽篇章。

民族文化的沉浸式呈现

步入11号馆的德宏展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主题展区宛如一座微缩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梁河县哏氏芦源葫芦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葫芦丝非遗传承人哏从国手持葫芦丝,指尖轻动便奏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悠扬旋律,优美的曲调瞬间拉近了与观展者的距离。

“不仅能听,还能学!”哏从国一边演示,一边邀请围观游客上手体验。他面前的展台上,除用于演奏的葫芦丝外,还陈列着小巧精致的葫芦丝挂坠、酒葫芦工艺品,将葫芦元素从乐器延伸至日常文创。来自甘肃的游客段先生刚体验完演奏,便忍不住感慨:“之前对葫芦丝只有一点了解,今天一吹感觉声音特别优美,让我不禁有种想家的感觉。”

作为每年都来参展的“老面孔”,哏从国说:“文博会是让葫芦丝文化走出去的好平台,现在喜欢葫芦丝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我们得让更多人知道葫芦丝的家乡在梁河。”

展区另一侧,梁河县娥昌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的展台则是一片色彩的海洋。创始人尹春焕将阿昌织锦的传统纹样融入各类产品,展台上既有各色织锦包,也有搭配织锦饰边的运动鞋、皮鞋、高跟鞋,甚至连笔记本封面和公文包都点缀着阿昌族特色图案。“我们从2019年就开始参加文博会,产品销量每年都很好,小配饰和鞋子最受欢迎,还有不少人加微信要求私人定制。”尹春焕拿起一件织锦马面裙介绍,“这款是今年3月刚推出来的新品,把阿昌织锦和汉服马面裙结合,年轻人特别喜欢,这就是活态传承的意义——既要守得住传统,也要跟得上潮流。”

非遗文化的破圈之路

展位一角的文创区,首次参展的云南南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展台凭借独特的中缅主题文创崭露头角。公司产品部负责人廖树蓉指着展台上的胸针、挎包、咖啡杯介绍道:“这些‘中缅友谊’系列文创产品上,印着缅桂花图案——它既是中缅传统友谊的经典象征,更与缅甸语里两国对彼此的亲切称谓‘胞波’相呼应,直观传递出深厚的中缅友好情谊。”此外,他们还带来了德宏特有的五种世居少数民族系列产品,冰箱贴、笔记本、马克杯、单肩包上,景颇族目瑙纵歌图腾、傣族孔雀纹等元素随处可见。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最大的收获就是能了解不同地方的产品,找灵感、学经验。”廖树蓉笑着说,“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把德宏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缅边境风情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德宏。”

借助文博会平台,德宏让本土特色文化走出边疆、迈向更广阔的市场,逐步打响民族文创品牌。如今,葫芦丝文创、织锦定制、中缅主题产品的多元订单,不仅见证了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崛起,更体现了“守正创新”理念下,德宏非遗产品的破圈之路。

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

文博会期间同步举办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让德宏的边境特色文化更受瞩目。在中外媒体巡展活动中,德宏展区成为必访站点——哏从国的葫芦丝演奏、尹春焕的织锦展示、南禾文化的中缅主题文创,引来孟加拉国等南亚东南亚媒体代表连连赞叹。德宏正借助文博会等平台,推动民族文化走出云南、走向丝路沿线国家,让“有一种叫德宏的幸福”被更多人知晓。

展会最后一天,当夕阳透过展位的孔雀纹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时,哏从国的葫芦丝体验活动仍在继续,尹春焕的微信中新增了几十位定制客户,廖树蓉则收到了好多家企业的合作意向。“文博会就像一座桥,一边连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边连着外面的大市场。”尹春焕的话,道出了参展者的共同心声。

此次文博会不仅是德宏民族民间工艺品成果的“展示窗”,更是产业发展的“加油站”。参展企业通过与各地同行交流汲取创新经验,为德宏民族文创的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拓宽思路。更重要的是,这场文化盛宴为我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非遗传承人才、文创设计人才搭建了学习成长的平台,助力培育更多懂文化、善创新、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为德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让以葫芦丝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瑰宝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