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江畔,朝阳像一层金纱铺在江面。姐告国门旁的集市里,傣家豆粉的清香、缅式粑粑的鲜甜,伴着商贩的吆喝声和摩托车引擎声,汇成一首热闹的晨曲。
姐告边境派出所民警番正清整理好警用装备,踏上巡逻路。一路上,他不时提醒商贩和边民:“电信诈骗花样多,陌生链接不要点,遇到困难找警察。”湿热的空气很快在他的警服上烙下一片片白色汗痕。巡逻、检查、宣传、调解——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却是他与同事守护国门安全的重要一环。
1999年入伍,26年军旅生涯,让番正清从青涩新兵成长为国门卫士。他放弃了转业的机会,选择回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改变的是着装和岗位,不变的是职责。”
去年雨季的一个深夜,番正清接到出警任务,恰逢在瑞丽市人民医院产科上班的妻子需要出急诊:边境村寨一位缅甸孕妇难产。看着熟睡中的两个孩子,他在床头柜上留下一张纸条:“爸爸和妈妈要去让另一个孩子平安见到他的爸爸妈妈。”凌晨三点,妻子发来一张新生儿依偎在母亲怀中的照片,这位硬汉在国门前湿了眼眶。
20公里外的畹町镇,民警张昉正在调解一起中缅跨境婚姻纠纷。缅籍妻子红着眼眶诉说委屈,丈夫低头不语。院子里,缅桂花开得正盛,香气淡淡笼罩着这场“家务事”。张昉笑着说:“婚姻就像种田,需要夫妻共同耕耘。”小两口最终冰释前嫌。
大学毕业后,张昉放弃了在大城市打拼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当五湖四海的战友奔赴边疆时,这位本地姑娘也在悄悄地守护着满是成长记忆的热土。
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着张昉走过的村寨、调解过的纠纷、见证过的爱情。缅籍人员主动学习汉语、共度中国节日,中国家庭也热情接纳他们——文化交融,让边境多了一份温暖。“我们在调解纠纷的同时,也在守护着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张昉自豪地说。不久前,她也在守护国门中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夫妻俩把“小家”安在了边境线上。
夜幕降临,畹町口岸的灯光次第亮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杨丽萍和同事正在对入境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父亲身着军装的背影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2016年,她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投身国防事业。“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国门,更是中缅友谊的桥梁。”杨丽萍望着国门两侧车水马龙的景象说。
东方欲晓,国门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瑞丽江水静静流淌。它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日复一日地守护与温情。在这里,国门不是边界,而是友谊的桥梁;在这里,守护不仅是职责,更是一种传承。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