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个人要忙好几天的灌溉施肥,现在只需一个人在电脑前点几下,指令立刻执行,管护全搞定。”9月23日,石林县西街口镇宜奈村人参果种植基地内,石林鸿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昆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智能管理平台向记者介绍。屏幕上跳动的温湿度、土壤养分等数据,正实时勾勒出这片高原果园的 “生长状态”。


这片基地已脱离“靠天吃饭” 的传统农田模式,升级为集成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精准执行的智慧农业系统。田间不见传统灌溉沟渠,取而代之的是埋在果树地膜下的黑色管道,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细密滴头;地头矗立的气象监测设备宛如 “哨兵”,搭载多类传感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既能实时捕捉温度、风力、太阳辐射强度等气候数据,又能精准探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指标,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同步传输至智能农业管理平台,形成动态更新的 “生长档案”。

“西街口地势起伏,石漠化区域保水保肥能力差,以往‘一刀切’的灌溉施肥方式既浪费资源,效果又不佳。” 冯昆解释道。如今,依托平台监测的精准数据,地下滴灌系统可按需 “发力”—— 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阈值,系统自动启动灌溉,水流经地膜下管道直达作物根部,避免水分蒸发浪费;一旁的自动配比间内,智能设备依据不同地块的土壤养分数据,将氮、磷、钾等肥料按精准比例调配,再通过管道系统输送至每一株人参果根系周围。这种 “按需供给” 模式,彻底打破传统种植中凭经验浇水施肥的局限。


智能科技的融入,正重塑人参果种植逻辑。引入智能管理平台后,石林西街口人参果灌溉用水利用率显著提升,人力成本直接降低九成以上;更关键的是果实品质的升级,通过精准调控生长环境,人参果大小更均匀、甜度更稳定,优质果率较传统种植持续提高。这与石林县推动人参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高度契合,成功以科技赋能破解品质不均、成本偏高等产业难题。

据悉,该基地的智能农业管理平台由石林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专业机构打造,整合物联网监测、精准灌溉、智能配肥等多项功能,实现从环境监测到水肥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目前,试点基地已实现灌溉全覆盖,其成功经验正为石林人参果产业带建设提供“科技范本”。
从“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从 “看天吃饭” 到 “知天而作”,从粗放管理到精准调控,智能科技正在西街口镇的土地上结出丰硕成果。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