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寻亲

2025-09-28 11:39:48 阅读量6006 字数1711


寻  亲


范侨云(古城区)


清晨7点,我坐上从丽江飞往马来西亚的飞机。我的包里装着一抔从父亲坟头取下的土,我要带着这抔土替父亲回到他的家乡古晋,那里有他心心念念、血脉相连的父母、亲人。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00万南洋华侨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在祖国急需大批汽车驾驶人员和机修人员时,20岁出头的父亲响应号召,报名加入回国抗战机工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南侨机工,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祖国,同行的还有3200多名热血沸腾的同胞。


回到祖国后,父亲一直在滇缅公路建设工地。后来,父亲在战乱中与家人失去联系。战争结束后,他曾通过侨联、侨办等渠道寻亲近20年,却始终没有找到亲人。弥留之际,昏迷中的父亲总是重复念叨着“古晋坡”。最终,父亲带着对父母、亲人的无尽思念离开了人世。


父亲去世18年后,在林韶华博士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联系到了父亲在古晋的家人。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禁不住失声痛哭。我在第一时间跑到父亲的坟头,把这个消息告诉长眠地下的他,我知道,他等这个消息太久了。我跪在父亲的坟前泣不成声:“爸爸,您一直寻找的亲人已经找到了。您听得到吗?”坟上的野草随风摆动,我相信那是父亲的回应,他一定是听到了这个好消息。


飞机降落在古晋机场,我的堂哥、表弟和林韶华博士早已等候在这里。父亲的侄儿们热情接待了我。我们一行来到古晋南市礼堂,参加了“纪念砂拉越华侨机工赴华抗日75周年史料展”。通过展览上的史料图片,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南侨机工的爱国壮举。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南侨机工抛家舍业、舍生忘死地投身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伟大斗争中。在狭窄泥泞、弯急坡陡、险象丛生的滇缅公路上,南侨机工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炮火抢运军用物资、护送远征军,组装、抢修车辆,培训出一批批驾驶员、修理工,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中,有1000多名南侨机工战死沙场或牺牲在车祸中、瘴疠下。抗战胜利后,有1000多名南侨机工留在祖国,另有约1000名机工复员返回南洋。


看完展览,堂弟带着我往回赶。车子刚出城,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一蓬蓬茂盛的热带植物、一块块清香的草地映入眼帘,离它们很远才看得到一两幢房子。堂哥介绍,这里地广人稀,过去通信、交通都不发达,去哪里都要靠脚走。


丽江古城。


堂哥带我去看了祖父初到马来西亚时工作的地方,还去看了祖辈辛勤耕作过的土地和居住过的房子。我凝神屏息地看完这些,生怕看漏了什么、错过了什么。


堂哥又带我到祖父、祖母曾经的家,那是父亲一直寻找、思念的地方呀。迈进家门,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墙上挂着的几张遗像,眼泪瞬间喷涌而出。“爷爷,奶奶,叔叔……”我跪倒在这些遗像前,一遍遍哭喊着。父亲的亲人们紧紧地抱着我,汹涌的泪水像小溪一样在我们的脸上流淌。


平静下来后,长辈们给我讲了许多祖辈的故事,让我对这个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祖父出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为了生存孤身一人到南洋打拼。最初在华人开办的金矿公司做工。金矿公司倒闭后,祖父又跟着客家人来到古晋种橡胶。凭借他的勤劳智慧和敢冲敢闯的精神,打拼了几年后,祖父就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橡胶园。接着,祖父把祖母和子女从广东老家接过来,从此在古晋扎下了根。


准备好祭品,亲人们带我来到祖父、祖母的墓地。当我一步步靠近墓地,泪水逐渐模糊了双眼,我扑倒在祖父、祖母墓前的草丛中高声呼唤他们。


最后,我小心翼翼地拿出从父亲坟头取下的那抔土,缓缓撒在祖父、祖母的坟前,以此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父亲在世时经常内疚地念叨,说自己没有对父母尽过一天孝,更没能给父母养老送终,是个不孝之子。但我想,父亲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刻骨的依恋,他是一个心有大爱的人。这种大爱其实也是大孝。


此刻,我只想对父亲说:“爸爸,您就留在这儿陪伴父母吧,也许这样能弥补一些您生前的内疚和遗憾。”


周围的树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我似乎已经感知到:父亲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古晋坡,回到了他的父母身边。我的心情也随即释然。


带着感动、欣慰和家族给我的温暖力量,我返回了丽江。我深知,这份浓浓的亲情一定会温暖我、鼓励我继续前行。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张小秋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