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向阳】宁蒗“洋芋锅”:从记录生活到直播助农 用镜头书写乡村丰收答卷

2025-09-30 12:01:41 阅读量9808 字数1180

2002年出生的宁蒗青年 “洋芋锅”,曾苦学5年汽修,却在舅舅老相机的光影记忆里找到人生方向——他以“三农”博主身份,用短视频为家乡洋芋代言,通过全平台记录生活、视频号直播带货原生态农产品,用青春力量为家乡农业注入新活力,助力乡亲共享丰收喜悦与美好生活。


洋芋锅”在宁蒗自家小院。(供图)



“洋芋锅”与短视频的缘分,从年少起便埋下种子。舅舅的相机总定格家人与乡亲的难忘瞬间,这份记录的热爱在他心中扎根。一次在泸西县城品尝烤洋芋时,他猛然发现家乡宁蒗洋芋的独特优势:高海拔温差让洋芋淀粉含量高,蒸制后会“开花”,口感绝佳。可因地处偏远,宁蒗洋芋走出丽江后鲜为人知。为让家乡好洋芋被更多人看见,他取“洋芋锅”为网名,立志将其销往全国。


舅舅镜头记录下幼时的“洋芋锅”和他的妹妹。(供图)



从小就爱记录生活的“洋芋锅”,还颇具经商头脑。大学期间,他开过小卖部、售卖鲜花与月饼,在开学季推销被子。在他看来,这段经历积攒的不只是金钱,更宝贵的是经商经验。毕业时,他偶遇直播带货领域的良师,为成为 “三农” 主播奠定了基础。


“洋芋锅”的妈妈在熬制麦芽糖。(供图)


“洋芋锅”的父母手捧制作好的米花糖。(供图)


成为“三农”博主后,“洋芋锅”的脚步遍布田间地头。他用镜头记录真实农村生活:妈妈揉制米花糖的皱纹手、奶奶晾晒酸菜的竹筛,这些原生态画面意外引发城市观众情感共鸣,让外界关注宁蒗的乡土风情与特色物产。今年6月1日,他在祥和商业广场开线下实体店“洋忆锅”,主打烧洋芋,想把大山里的“土记忆”搬进商圈,让更多人品尝到宁蒗洋芋的独特风味,将这又沙又面、会“开花”的洋芋种进更多人心里。


“洋芋锅”的奶奶在晾制干酸菜。(供图)


“洋芋锅”和奶奶一起直播销售农产品。(供图)


“赚不来大钱,也不能看不起小钱。”奶奶的教诲“洋芋锅”始终铭记。在他眼中,每件小事都有意义:当宁蒗嬢嬢拿到通过他直播卖野生菌换来的辛苦钱,当4吨宁蒗苦荞销往全国,当宁蒗土猪腊肉获版纳客商好评,他真切感受到了丰收的希望。他深知,农民淳朴的笑容,是再多金钱也换不来的财富。


“洋芋锅”一家请家人们来吃饭了。(供图)


央视媒体采访“洋芋锅”。(供图)


如今,“洋芋锅”在实体店铺与线上直播间忙碌奔波,虽累却充满动力。短视频评论区“家人们来吃饭了”的亲切留言,直播时和谐温暖的画面,让他愈发坚定初心——这份坚持的意义,藏在每一位因他收获喜悦的农民笑脸上。在手机成为“新农具”的时代,“洋芋锅”用镜头重新定义丰收:它不仅是沉甸甸的粮仓,更是屏幕那端千万次点赞汇成的希望。当都市白领吃着会“开花”的洋芋,咀嚼的不仅是高原阳光的味道,更是一个青年人用坚持浇灌的、关于土地与未来的可能。他用行动搭建起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桥梁,在庆祝丰收的路上不断前行,让更多人共享乡村美好生活。


编辑/徐蕾

责编/李婧

终审/谭元怀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