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藕遇”金秋,又是丰收季。中秋节刚过去几天,嵩阳街道山脚社区田里莲叶黄绿相间,但安静的水面下面,却藏着今年山脚社区的另一份丰收。是的,莲叶枯萎,也意味着藕的收获季节已经到来。身着连体涉水裤的村民俯身塘间,热火朝天采收“水中时蔬”。 作为“10+25”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山脚社区新引进的30亩食用面藕种植项目,预计亩产可达2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产业要兴旺,根基在农业。在推进产业的过程中,山脚社区党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没有盲目追求产量,而是从实际出发,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巧妙利用50米外种植区流出的尾水,让藕塘成为了天然的“污水净化器”,通过莲藕的吸收作用,净化水质,实现了循环农业。
与此同时,社区重点围绕水稻、藕、玉米、红薯、生菜等作物,大力推行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科学轮作模式。莲藕作为水稻的轮作品种,其种植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养护土壤,减少病虫害,更确保了农产品的高品质基础。所有种植过程均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并已成功申报有机认证。这不仅是产品优质的“身份证”,更是社区对消费者健康、对自然环境的一份郑重承诺。
丰泽合作社负责人蒲长文告诉记者,盛夏时节,藕塘里的荷花全部绽放,给人一种“清出风雅,淡出涟漪”的感觉,在山脚社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田园风景线。有许多游客前来社区拍照打卡,为后续发展乡村旅游埋下了伏笔。而到了秋天,这些莲田又可以收获洁白的食用藕,为群众增加另一份收入。
“我们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山脚社区彻底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困局,也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真正把社区的第一产业做得扎扎实实、生机勃勃。”丰泽合作社负责人蒲长文介绍道。
从一颗种子到餐桌上的美食,再到课堂里的教材,山脚社区通过“一产做稳、二产做深、三产做活”的融合发展模式,让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来源:嵩明融媒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