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滇东大地硕果盈枝,云南省罗平县的田野间铺展开一派“金浪翻滚”的丰收图景。得益于连日晴好天气,当地农户与合作企业紧密联动、抢抓农时,田间地头里采收身影往来穿梭,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不停,处处涌动着繁忙而喜悦的生产气息。
在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罗平制种玉米核心产区,农户们娴熟地穿梭于玉米植株间,仔细为玉米果穗“褪去外衣”,饱满莹润的金黄籽粒展露而出,尽显丰收成色。
为保证种粒源头完整性,企业采用人工采收方式,守住品质第一关,达到产品最优选。不仅如此,采收完成的玉米果穗快速装车,运往加工中心及时入仓烘烤,以标准化流程筑牢质量管控基础。
“今年我共种植制种玉米130亩,经测算亩产约800公斤。”种植大户张老改谈及收成,难掩喜悦,“大天种业提前与我们签订收购订单,采收后直接到地头收购结算,不仅省去了销售环节的麻烦,更让我们种地有底气、增收有保障。”
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郑钱介绍,当前企业在罗平的制种玉米基地已全面进入集中收获期,各片区正依托晴好天气,科学调度人力物力,全力加快抢收进度,确保颗粒归仓。
丰收的背后,是大天种业对种子质量全流程的严格把控,对种子的精挑细选,是企业对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的极致负责。
总经办主任王娟表示:“自企业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将种子质量视为发展生命线,从播种到采收的每个生产环节,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操作。”在田间管理关键阶段,企业组建专业生产技术人员与质检人员深入种植基地,手把手指导农户开展除杂保纯、去雄防自交、砍除父本促通风等关键作业。“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管控措施,有效提升了种子发芽率与纯度,为优质种源供给夯实了基础。可谓扎根基地,严控质量,让每一位选择大天种业的合作伙伴放宽心、增收益。
在收储环节,精细化管理同样贯穿始终。企业烘干中心内,多台大型谷物烘干设备全速运转,通过“及时入仓、科学烘烤”的标准化作业,保障种子发芽率不受影响。
工作人员解释道:“玉米种子采收后若未能及时科学烘干,易发生霉变,将严重影响发芽率。我们通过应用现代烘干技术,可快速将种子水分降至安全标准,最大限度保留种子活力与纯度。”科学化管理,标准化作业,让大天种业的种子做到仓储烘烤及时高效,避免霉变,不仅节约成本,更确保种子优质活性,让优质育种洒满滇东大地,收获丰满硕果。
完成烘干的玉米果穗,将依次进入脱粒、清选、包装等加工程序:经专业设备精准脱粒、层层清选后,由自动化包装线完成精确计量与密封包装。
王娟介绍道:“企业通过机械化筛选与标准化加工,脱粒机精准分离籽粒与果壳,清选设备筛除杂质与瘪粒,最后经自动化包装线完成计量、密封——层层筛选间,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穿上了印着溯源码的‘外衣’,成功送到农户手上。”“这些优质玉米种粒销往西南各省,以及陕、甘、鄂、湘、桂等地,年销量超2000万公斤。为老百姓增收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让农业助力民生,为区域发展创本增效。”
好种子不仅是农业的“芯片”,更是农户增收的“定心丸”。目前,云南大天种业年制种基地面积约10万亩,其中在罗平县流转土地达3万余亩。企业在发展制种产业的同时,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频共振。
展望未来,云南大天种业表示,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制种全流程生产工艺,不断完善从田间到车间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在制种流程里注入更多创新力量。以科技为笔、以质量为墨,在种业振兴的画卷上写下新篇,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罗平大天种业力量。
来源:罗平融媒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