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十月,群山尽染,沃野金黄,而在凤庆县郭大寨乡,2000亩板蓝根依然翠绿挺拔。近年来,郭大寨乡依托丰富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推动板蓝根从“家庭染料”升级为“致富产业”,探索出“企业发展有盈利、村集体参与有酬金、农户种植有资金、群众务工有薪金、流转土地有租金”的“一利四金”联农带农机制,走出一条绿色增收的特色振兴路。

在团山村,彝族俐侎人长久以来保留着手工制作民族服饰的传统,板蓝根作为染料被零星种植。乡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本土作物的发展潜力,经调研发现,板蓝根不仅适应性强,全身是宝,叶可以做染料,根叶可以入药,且非常适合林下种植,一年可收两季,经济效益显著。

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重要的富民产业,中药材种植是郭大寨乡的发展优势。郭大寨乡党委副书记李文强介绍说:“我们将现有的板蓝根种植业纳入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链中来,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努力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为让“林下+中药材”扩面增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郭大寨乡采用“村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板蓝根规模化种植。通过村企合作、土地流转的方式,建立起团山村板蓝根育苗基地100亩,形成“种有苗供、就近务工”的产业源头发展格局。同时与凤庆县信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送教下乡、送学上门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11场次、现场会2场,覆盖600余人次,推动全乡11个村农户参与种植,构建“疑有所问、难有所解”的种植帮扶体系,“销有路径、价有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目前,全乡已发展南板蓝根2000余亩,推动936户农户参与种植,同时带动2400余人次通过就近务工实现增收,创造务工收入21余万元,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一条龙的初步产业链,把林下经济打通成绿色富民的振兴路。
如今,郭大寨乡的板蓝根已长至近半米高,秋雨中枝叶挺拔、生机勃勃。松林村党总支书记张明波高兴地说:“再过两个月,这批板蓝根就可以进入收割阶段,现在中药材加工厂的机器也在逐步安装中,后续可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一颗板蓝根,串起了增收、就业、乡村发展的多元价值,走出了‘产业兴、农民富、集体强’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凤庆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