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曾是许多县、乡居民的期盼。如今,在富民县人民医院,这一愿景正成为现实。随着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管理团队和15个专家工作站的下沉,该院近两年来先后开展肿瘤化疗等23项新技术,自主完成多项高难度手术,实现乳腺肿瘤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全程规范化管理。这一转变是昆明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构建优质均衡医疗服务体系的缩影。
近年来,昆明市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总抓手,系统推进医疗资源整合、服务能力提升与体系机制创新,围绕“好看病、看好病、少得病”的群众需求,持续书写从病有所医迈向病有良医的民生答卷。
织密协同网络,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9月29日凌晨,呈贡区人民医院一名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突发羊水栓塞,该院迅速组织抢救后,患者得以恢复自主心跳呼吸。鉴于病情极其危重,需更高级生命支持,医院立即启动转诊机制,将患者转入昆明市延安医院。一条跨越区域的生命绿色通道迅速开启,延安医院多学科救治团队联合诊疗,保障母婴安全。
2024年,《昆明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构建起以昆明市延安医院和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6家市属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协作单位、各县区二级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的“2+6+N”网格化服务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牵头医院重点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优先就诊、检查、入院”制度;协作医院发挥专科优势,提供特色诊疗和复杂病例会诊;成员单位则负责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和急危重症初步抢救。
昆明市延安医院医务部主任曾庆菊介绍,自医疗集团建设以来,医院已牵头建立19个专科技术指导群,实施专管员制度,实时回应成员单位的诊疗问题。“2024年7月至今,成员单位向牵头医院上转患者近3000人次,双向转诊机制运行顺畅。”曾庆菊说。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则构建了“1+8+N”分级诊疗体系,辐射8家成员医院及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35%。该院在7家成员单位推行“无陪护病房”建设,实现患者满意度提升与平均住院日缩短的双赢。
15名牵头医院管理人才赴成员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昆明市延安医院建立80个专家工作站,全年完成出诊、手术带教数百次;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团队驻点指导,推动基层掌握高难度技术;集团内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随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深入推进,昆明市已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
聚焦技术突破,推动专科能力跃升
近日,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呈贡院区,一场为2岁患儿实施的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手术顺利完成,一次性解决了16颗牙齿的问题,标志着该院在低龄儿童口腔舒适化诊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3年来,我们持续推动技术升级,全面优化妇女儿童口腔服务。”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李俊斌介绍,科室引进了计算机控制麻醉设备,实现缓慢均匀的麻药推送,有效减轻注射疼痛,显著提升了患儿配合度。针对孕产妇群体,医院还组建了由产科、药学等多学科支撑的“孕产期口腔保健小组”,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口腔问题,形成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在乳腺外科微创技术领域亦实现创新突破。该院梅硕主任团队开展的乳腺腔镜手术,通过在腋下做隐蔽切口置入腔镜进行操作,实现了“无痕手术”效果。梅硕表示,该手术的技术难点在于在致密乳腺组织中创建手术操作空间。目前团队正针对这一难点申请国家专利,计划通过在手术器械上加装“小伞”装置来撑开操作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医疗技术的进步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昆明市卫健系统以医疗服务提质工程为引领,推动各级医疗机构技术突破与专科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昆明市中医医院持续推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云南省中医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申报国家优势专科5个,拥有重点学科4个及省级质控中心8个。该院医务部副主任李春香介绍,医院秉承传承与创新的学科发展思路,进一步创新实施“院前急救(120)—院内急门诊及住院—重症医学科ICU”一体化的管理运作模式,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为契机扩大临床诊疗范围,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目前,医院通过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成为云南省中医体系医院中第一家通过认证的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
近日,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通过硬质支气管镜下气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成功救治一名晚期肺癌气道狭窄患者。此外,医院制剂研发能力持续提升,现有制剂批文75个,28个品种在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内共享使用,复方臭灵丹合剂入选“云岭名方”。
呵护“一老一小”,绘就全周期健康温暖底色
近日,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一科收到一面来自患者家属的锦旗,感谢医护人员3年来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护。走进该院病区,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紧急呼救系统等适老化设施随处可见,处处体现着对老年患者的细致关怀。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挑战,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构建以老年医学为基石、临床康复一体化、营养干预精准化、中医全院一张床、免陪照护体系化为核心的老年健康服务新模式。医院老年科室系统打造亚专科8个,创新实施临床康复一体化团队工作模式,推动康复治疗师早期介入、多科室协同诊疗。针对失能老人营养支持难题,医院自主研发高蛋白匀浆膳,月服务量超过5000人次。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服务覆盖全院各病区,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免陪护”服务,由专业护理团队提供24小时全程照护,切实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方面,昆明市将老年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提供基本公共卫生、预约转诊、长期处方等服务。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68家,总床位数达2.43万张,建成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88家。
在“一小”健康服务领域,昆明市儿童医院聚焦患儿就医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弹性门诊”,实现专家、专科及专病门诊全年开放,急诊与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为应对就诊高峰,医院增设儿内科复诊门诊与夜间专科门诊,保障诊疗服务的连续性。目前全院共开设专病门诊117个,2025年新增11个,涵盖日间手术、药学咨询、麻醉评估、小儿推拿等特色项目。
自2024年5月启动“首诊惠民行”试点以来,昆明市儿童医院创新实施“一次挂号管全程”服务模式,累计惠及患者超过7万人次,减免费用约67万元。此外,门诊区域设置了温馨阅读区与游戏空间,引入“儿童医疗辅助游戏”缓解患儿紧张情绪,营造轻松就医氛围,同步开展健康宣教,提升家长科学照护能力。
昆明市持续深化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优化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全面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截至今年8月,全市拥有托位数3886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41个,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达841家。
来源:云南网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