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茶王自然村,云雾缭绕的山间,一棵树龄已达3200年的古茶树静静屹立。这就是被称为“锦秀茶尊”的古老茶树,也是当地村民口中的“千年魂”。它历经风霜,依旧枝繁叶茂,焕发着盎然生机。

小湾镇的古茶树群,是大自然与历史共同留下的珍贵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锦秀茶尊。这株古茶树高10.6米,树冠南北宽11.5米,东西宽11.3米,根径达1.84米,树围5.84米,树龄超过3200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古老、最粗壮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2015年,“锦秀茶尊”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获评“中国最大古茶树”。
锦秀茶尊虽一枝独秀,却也并非孤木成林。在它周围,还分布着数十棵千年以上的古茶树。目前,小湾镇境内已探明的古茶园超过3000亩,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区域。仅在锦秀茶尊周边,经过挂牌保护、直径超过50厘米的古茶树就有800多株。这些古茶树历经朝代更迭、气候变迁,始终根系深扎、郁郁葱葱。由于茶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古树茶滋味醇厚、回甘持久,是制作高端古树茶的优质原料。

“每一片茶叶都带着山河的气息,每一口茶汤都沉淀着千年的记忆。”一位当地的老茶农这样说道。古茶树,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守望者”,更是茶文化的“见证者”。它们默默记录着濮人种茶的源起、茶马古道的兴衰,以及世世代代茶农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随着锦秀茶尊逐渐为外界所知,古茶树保护成为小湾镇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做强茶产业、做优茶文章,小湾镇将保护古茶资源作为核心任务,成立了古茶树保护专班,对千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实行“一树一档”精细管理,并采取围栏防护、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措施,为古茶树构建起坚实的健康屏障。
“保护不是封存,而是让古茶树在科学管护中焕发新生。”小湾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当地坚持生态育茶、科技护茶,加强技术培训,从源头把控茶叶质量,引导群众实施保护性采摘。让“养好茶、采好茶”成为茶农的共识,使每一棵茶树都成为可持续利用的绿色资源。如今,古茶树鲜叶价格从过去每公斤30多元提高到最高1700元,成品茶价格也从每公斤200多元涨至2400多元,茶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茶农李大哥家有两棵古茶树,他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这些树年头长,现在才明白它们‘老’的价值。我们像照顾长辈一样照料这些树,它们也以更好的茶叶回报我们。”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离不开创新。近年来,小湾镇坚持“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以茶为媒介,以茶聚友人,以茶促增收,以茶助振兴。围绕锦秀茶尊核心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观景平台和游客中心,成功将“锦秀茶尊”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借助茶旅融合的契机,着力打造“有一种茶旅叫锦秀”的乡村旅居新模式,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景区品质,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发展旅居产业,吸引众多爱茶之人来到这片茶香四溢的山水之间,登茶山、游茶园、品香茗、习茶礼,体验闲适生活。

如今走进锦秀村,古茶树与茶园相映成景,硬化道路连接起茶山与家舍。村民们在合作社的指导下统一管护茶树,不少年轻人返回家乡,通过直播推广销售茶叶。这个古老的村庄,正因为茶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不仅要让古茶树‘活下来’,还要让它们‘活出精彩’。”锦秀村党总支部书记毕季伟如是说。
群山静默,古茶有魂。小湾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守护古茶树,不仅是守护自然的馈赠,更是守护这一方水土的文化根脉与发展希望。在这条茶香弥漫的振兴之路上,千年古茶正在续写新的传奇。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