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珍宝出山记

2025-11-07 09:06:01 阅读量2206 字数984

再过一个月,地里的云木香就能开挖。陆可哈蹲下身,扒开泥土,瞅瞅根茎粗细,嘴角扬起笑意。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抱荷岭村雀山组,海拔2600米的高山上,常年云雾缭绕。

从县城出发还穿单衣,盘山公路绕了几十道弯到村口,山风一吹,立马得裹紧外套。早年间,这高寒山区让庄稼难生长,村民守着荒坡,靠种洋芋、白芸豆糊口,一年忙到头,口袋里也没几个余钱,更没啥像样的产业。

怎么办?还得从“高寒”二字做文章。


云木香,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归脾丸等中成药的核心原料,还能提取香料制成定香剂。其多栽种于高寒山区,云南是云木香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2023年,云南确定“云木香”为“十大云药”品牌支撑品种之一。

雀山组种植云木香,是从丽江“取经”——丽江是云木香重要产地,产量占全省80%、全国65%左右。

数年前,为探索产业发展的路子,雀山组副组长陆可哈急在心里。他带着几名村民多次到丽江考察学习云木香种植技术,把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的门道都记在脑子里,回来后在地里试种。

两年的辛劳,没让陆可哈失望。高山云雾滋养出的云木香,味道香浓、油气足,质量上乘,收购商一眼就相中,给出的价格也公道。

“云木香亩产值1万多元,比种其他庄稼好多了。”陆可哈擦着手上的泥土,算起了“增收账”。

眼见为实。雀山组53户村民跟着学,如今家家种起云木香,多的种了40多亩,少的也有10多亩。

富了不忘乡邻。雀山组村民主动给周边村组送种子、教技术,抱荷岭村不少农户跟着种。如今全村云木香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今年可开挖2000亩。

产业要走远,得靠新模式。抱荷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施海云盘算着:“要成立合作社,对接龙头企业,搞清洗、切片、烘干初加工,再往精加工延伸,让木香更值钱。”

云木香生“金”,香飘致富路。今年是漾濞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从1985年建县时GDP0.27亿元,到2024年达49.26亿元,182倍左右的增长背后,正是这种因地制宜找产业、靠山吃山念“新经”的智慧。

这不,陆可哈的地里,云木香还没开挖,收购商的电话就打来了。

放眼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势头正劲。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中药材产量达61.10万吨,同比增长11.0%。云木香作为“云药名片”,不仅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民族地区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本期来源:人民网记者 程浩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