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已进入流感高发季,丽江市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接诊量显著上升。今年流感以甲型流感(H1N1、H3N2)为主,传播快、致病性强,学龄儿童、青少年及年轻人就诊比例偏高,这与其活动范围广、聚集性强有关;而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呼吸道症状轻,体温常达39℃至40℃,并持续3至5天,伴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部分儿童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11月12日,丽江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元丽琴走进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直播间。(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 摄)
不少人易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淆,但二者区别明显: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骤,常伴39℃以上高热,全身症状突出,传染性极强,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起病缓慢,多为低热或不发热,以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为主,传染性弱且多自限。若出现突发高热、严重肌肉酸痛或家人同事有类似症状,需警惕流感。
临床中不乏因忽视流感导致重症的案例:一名健康年轻人感染后熬夜工作,最终发展为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ICU治疗;一位高血压老人仅用普通感冒药,一周后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力衰竭。以下人群属重症高风险者,需特别警惕: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尤其2岁以下);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者,BMI≥30的肥胖者;孕妇及产后2周女性,养老院等集体居住人员。

元丽琴医生为患者诊查。(供图)
怀疑流感时,医院可通过快速抗原检测(15至30分钟出结果,鼻/咽拭子采样,阳性参考价值高)、核酸检测(“金标准”,可区分病毒类型,需数小时)确诊,病毒培养因耗时久多用于科研。出现症状后,高风险人群及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警示症状者需立即就医;年轻体健、症状轻微者可居家观察,48小时无好转需及时就诊。就医前务必戴外科或N95口罩,尽量避免公共交通,携带身份证、医保卡、既往病史资料及症状记录,可提高诊疗效率。
预防流感,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9至11月流感季前接种,能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率。未接种疫苗的高风险人群接触患者后,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奥司他韦等药物临时预防。部分人担心疫苗副作用,实则不必要,当前使用的灭活疫苗不含活病毒,不会引发流感,仅少数人接种后会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等轻微反应,1至2天可自行消退,其益处远大于风险。
生活中,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避免接触患者,均衡饮食和充足休息是通用防护措施。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需确保符合条件者均接种疫苗,形成“家庭免疫屏障”,高发期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家人患病后要单独居住,分开使用生活用品并定期消毒。

元丽琴医生查看治疗仪器。(供图)
学校、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需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症状及时劝医;加强通风消毒,重点清洁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开展健康宣教,酌情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并制定疫情应急预案。
需特别提醒,流感是病毒性感染,抗生素无效,滥用会导致菌群紊乱和产生耐药性;咳嗽是保护性反射,强力镇咳可能加重感染,需遵医嘱用药。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流感好转后不宜立即恢复高强度工作或运动,病毒对身体消耗大,过早剧烈活动可能诱发心肌炎。康复期需循序渐进恢复活动,保证营养和休息,若再次发热、胸闷需立即就医。咳喘患者需待症状完全消失、体力恢复后,经医生评估再逐步恢复运动。
科学防控,理性应对,才能平安度过流感高发季。


编辑/徐蕾
责编/李婧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