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通三级路率100%
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镇康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国防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
3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率达96.6%
……
“十四五”时期,镇康县以交通建设为“钥匙”,打开沿边地区发展的“梗阻之门”,为沿边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产业兴、民生暖、边疆稳”的幸福通道。

“以前收玉米、稻谷,1公里路要走2小时,现在车能直接开到田边地头。”南伞镇田坝村村民王老宝望着满载稻谷的农用车驶上3.5米宽的硬化路,笑容里全是满足。这条串联全村的产业路,只是镇康县农村路网升级的一个缩影——在军赛乡南班木自然村,2100米产业路直通核桃园,村民李改成的核桃年销量从8吨增至15吨;在勐捧镇,18公里“茶旅融合路”串联6个茶叶产区,带动当地茶叶合作社年销售额从800万元跃升至2300万元……


“孩子上学坐公交只要40分钟,票价才10元钱,比骑摩托车安全多了。”勐堆乡村民李正明的感慨,道出了交通改善带来的民生获得感。

今年9月,南伞镇军弄至南伞公交专线恢复运营,彻底解决沿线群众“找车难、拼车贵”问题。“清晨拉菜去县城,上午就能赶回来干农活。”轩岗村村民老查说,公交专线旁兴起的农产品展销点,让他家蔬菜销量翻了一番。
在中缅边境刺树丫口村,一条绿美公路蜿蜒山间,将县城到村寨的车程从1小时缩短至20分钟。“路通后游客人数翻了好几番,全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村民户均增收超6000元。”村民小组长李壮兄介绍,全村依托“一城观两国”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从3家增至12家,交通成了乡村旅游的“引流密码”。
建好路更要管好路。50岁的养护工人李树强从事公路养护24年,带领团队春除病害、夏战水毁、秋提路容、冬清杂草,守护着全县2467公里农村公路。“现在有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机制,每条路都有人管、有人护。”李树强介绍,通过常态化管养,镇康县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75%,路面使用寿命延长3至5年,让“致富路”始终保持畅通状态。

从2012年全县公路里程不足3000公里的“土路时代”,到“十四五”末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路网密度达108.18公里/百平方公里的“通畅时代”,这一条条通村达寨的硬化路,改写了镇康县过去“边陲闭塞”的历史,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筑牢了县域根基。

围绕“十五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镇康县高位统筹、专班推进,策划储备项目35个、总投资1002.82亿元,涵盖铁路、高速、航空、水运、国防、智慧交通等12个领域。永德至镇康高速、芒市至临沧铁路镇康段、南伞2B级通用机场、怒江30公里三级航道、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境外高等级公路等“旗舰工程”已纳入部省储备库,形成“公铁空水”立体互联、“境内境外”双向贯通的千亿级交通矩阵。这座沿边小城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沿边群众的幸福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