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光·丽江篇章】杨文仙的十年:荒山披绿 苹果生金

2025-11-19 14:43:27 阅读量2298 字数1365


杨文仙,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宁蒗县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用十年的时间,让荒山披上了绿装,让带着高原阳光味道的苹果香飘四方,带动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杨文仙捧起刚摘的苹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在荒山野岭播种希望


初冬时节,位于宁蒗县永宁镇拖支村的宁蒗县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汇成一片碧绿的“海洋。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苹果压弯了枝头,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和包装,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我是这个果园的管理人员,负责修枝、施肥、喷药,以及管理工人。我在这里已经工作十年了,收入一直很稳定,月收入3000元。在这里打工的人员数量不少,公司每年的劳务支出达30多万元。”宁蒗县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管理员张文军说。


宁蒗县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山,之所以能成为如今的绿地,源于杨文仙的坚持。2014年,怀着对家乡的一腔热忱,她回到家乡,租赁了村里800多亩荒山,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当时,我心怀抱负,看到很多人种植中药材,我们决定先种植中药材,再种马铃薯,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杨文仙回忆道。


小小苹果成为“致富果”


创业之初,种植中药材和马铃薯的尝试并未成功,但杨文仙没有放弃。经过多方考察和专家论证,她惊喜地发现,这片海拔2700米的荒山,竟是种植优质苹果的“宝地”。2015年,她果断从四川盐源引进了12000多株红富士苹果苗,发展苹果产业。她带领团队精心管护,邀请专家把脉问诊,积极引入滴灌、反光膜等农业技术,大幅提升了苹果的坐果率、品质等。


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苹果压弯了枝头。(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从第4年开始,果树便开始挂果,品质非常好,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后来,我们又引种了一批新果树,总面积扩大到668亩。去年和今年,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昆明,那边的商家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为我们带来了80余万元的毛收入。”杨文仙说。


小小的苹果,让企业获得了效益,也为当地村民打开了增收的大门。土地租金、果园务工……这片基地累计为当地村民带来超过350万元的收入。永宁镇拖支村委会下拉加村民小组村民黎新良在“家门口”就有了“双重收入”。


“一年里,我有半年的时间在跑运输,收入在2万至3万元;还有半年的时间则在苹果园里打工,也能挣3万多元。”黎新良说。


农旅融合绘就发展新蓝图


站在丰收的果园里,杨文仙表示,下一步,将借助果园靠近泸沽湖景区的优势,探索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果园内,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和包装苹果。(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我们计划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吸引大家来果园采摘苹果,亲手种植蔬菜、玉米等,甚至饲养一些家禽,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这里还可以露营,到了夜晚,这里的星空璀璨迷人。”杨文仙高兴地介绍着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从一片荒山到硕果满枝,从独自追梦到带动一方,杨文仙用十年的坚守与奋斗,诠释了新时代农人的担当与智慧。她的故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更是乡村振兴路上,一幅关于梦想、坚持与共享的美丽画卷。



记者/赵丽军 见习记者/陈学斌

责编/钱吉梅

二审/和众学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