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千万工程”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绘就乡村幸福“新画卷”

2025-11-18 10:55:45 阅读量1921 字数2299


近年来,丽江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口,锚定“村组共富、全域和美”愿景,补短板、守底线、促振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迈出新步伐,建设具有丽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环境颜值双提升,村庄美了


8月底的永胜县三川镇翠湖村,万亩荷塘令人沉醉。微风吹过,朵朵娇艳的荷花轻轻摇曳,一幅“风摇菡萏绿裙舞”的夏日画卷呈现眼前。翠湖村委会十五组的村民徐鸿燕每到采收季都会和丈夫在自家荷田里采收莲子。3年前,她和丈夫还在外务工,看到家乡变化后,毅然决定回家种藕。


航拍永胜县三川镇。视频截图


“以前,我们在外打工,一个月有5000至6000元收入。回家种藕后,月收入在10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荷花季,我们自己也能做一点小生意,卖一些饮料和自家种的莲子,销量还不错。”徐鸿燕说。


三川镇翠湖村委会居民徐鸿燕和丈夫一起剥莲子。(丽江融媒记者 张丽瑶 摄)


近年来,永胜县三川镇立足农旅融合,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为抓手,着力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全面提升,推进乡村发展进步。年均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发展具有浓郁三川饮食特色的农家乐30余家,提供荷花产业劳动力就业岗位800多个,实现旅游观光产值近1500万元。通过在三川翠湖打造以莲藕种植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辐射带动翠湖及周边区域1.2万亩荷花产业规模化发展,农业、旅游业年产值已超亿元。


八月底的三川镇翠湖村委会一景。(丽江融媒记者 张丽瑶 摄)


铺就“棚”勃发展致富路,果子熟了


秋收时节,永胜县程海镇河口村的沃柑进入采收期,每天,大量沃柑通过批发、收贮、线上销售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我觉得我们这里种植环境好,营商条件好,政府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通过农技培训,种出来的沃柑又大又甜,市场前景很好。”河口村委会新华村小组沃柑种植户赵学忠告诉记者。


航拍永胜县程海镇。(永胜融媒 供图)


依托程海气候禀赋,河口村成功引进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外商落地发展,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产业根基日益厚实。目前,培育有“河口软籽石榴”“生态葡萄”等特色品牌,全村种植葡萄、沃柑等水果共3000余亩,并引入节水灌溉技术,亩均效益较传统种植提升30%以上。


永胜县程海镇河口村的沃柑进入采收期。(丽江融媒记者 张丽瑶 摄)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农民笑了


在永胜县程海镇潘崀村,返乡青年李蔚然开办了“一湖云”观景餐厅,随着程海保护治理成效的提升,许多人前来遛娃赏景,餐厅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上百人。


“‘千万工程’经验推广之后,我们整个乡村的环境都有所提升,比以前漂亮了,道路比以前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李蔚然告诉记者。


游客在永胜县程海镇潘崀村的观景餐厅内小憩。(丽江融媒记者 张丽瑶 摄)


重庆游客杨程说:“我们是通过短视频平台发现有程海这么一个好地方,感觉这边气候很舒服。这次带着家人、朋友来湖边坐着喝喝咖啡、欣赏风景,非常惬意。”


“我们以‘双组长’机制构建全域推动格局,建设11个乡村振兴村、402个提升村,涌现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凤羽村、全国文明村镇——撒坝子、翠湖3A级景区等标杆村落。142个村庄规划落地,卫生户厕覆盖率超83%;镇区垃圾、污水治理,自然村垃圾治理均达100%。建成微藻、柠檬、食用菌等产业园,111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50亿元;300余家农家乐、5条旅游精品路线激活三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2024年农村居民收入达18633元,同比增长7.9%。”永胜县农业农村局农村人居办主任谭晓伟介绍道。


下一步,永胜县将持续深化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久久为功,牵好人居环境整治这个“牛鼻子”,立足地域优势,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凝心聚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永胜篇章。

 

“千万工程”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近年来,丽江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在三年行动中,完成50个“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村建设目标,2024年超额建设34个示范村。


古城区束河街道普济一组居民正在地里浇水。(丽江融媒记者 张丽瑶 摄)


2024年省委部署的“千万工程”“1+1+5”核心指标,我市提前完成2025年建设目标,村庄规划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超额完成下达任务、卫生厕所覆盖率超过全省均值,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提升、绿美乡村建设两个方面取得新成效,“宜居”乡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正按照“有乡村特点、有历史传承、有文化底蕴、有创新融入”原则,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

 

玉龙雪山脚下的旅居民宿。(丽江融媒记者 张丽瑶 摄)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与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唐德君介绍:“我们将重点从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转向管护运行,保障已建设施建好用好,协同其他部门提升乡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冷链物流、产业帮扶等能力,建立完善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移风易俗等工作。分类施策,充分挖掘地域、资源、民族、产业、旅游等现有优势,因地制宜找短板、定方向、筹资金,统筹各部门力量攻弱项、建特色、促提升,建出各具特色且宜居宜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村、特色农产业引领村、绿美旅居村,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记者/张丽瑶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