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胜县民族中学带来的课本剧《彩虹桥》,讲述了一段温暖的校园故事:藏族同学扎西因一本珍贵的藏文书籍,与心直口快的汉族同学小军产生误会。在法治副校长的及时引导下,一场“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班会打开了大家的心扉,两人从误解走向理解,从隔阂变为包容,真诚化解了矛盾。

课本剧《彩虹桥》排练花絮。(供图)
《彩虹桥》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冲突、解决、升华”的完整故事线,清晰点明“法治教育”“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三大核心主题。结尾处“彩虹桥”的意象和“我们是一家人”的呐喊,极具情感冲击力和教育意义。

课本剧《彩虹桥》排练花絮。(供图)
课本剧的选角原则是“神形兼备,更重内心”,不追求外貌的极致相似,重点挖掘有潜力且能与角色产生共鸣的学生。小扎西需要能通过眼神和细微的肢体语言,传达出初期的隐忍、被误解时的激动,以及最终原谅后的释然;小军不是一个“坏学生”,他需要有较强的台词爆发力,同时也能驾驭细腻的情感转变;王老师是一位“引导者”,气质沉稳、声音洪亮,具有天然的信服力和亲和力。配角与群演则由反应敏捷、表演自然的学生担任,代表了班级里善良、理性的多数派。

课本剧《彩虹桥》排练花絮。(供图)
当熟悉的课文变成可演绎的剧本,生硬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台词、动作和情感,这种转化充满创造力。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这不仅是一次表演,也是对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的综合锻炼,更是关于勇气、合作和成长的教育。他们希望多年后回首,这段为热爱共同努力的时光,能成为青春纪念册里最鲜活的一页。
课本剧《彩虹桥》排练花絮。(供图)

采编/左林珏
责编/杨四见
终审/张卫国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