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0日上午,COP15云南省筹备办在海埂会堂召开“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大理、丽江、迪庆专场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一起来看丽江部分。

发布会现场图 赵嘉 摄

马登科 摄

泸沽湖里格半岛一景(无人机照片)邢广利 摄

“长江第一湾” 朱远灵摄
丽江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的优良传统,在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东巴经》中,曾提出了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类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自然。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丽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世界遗产桂冠,有旅游景点100多处,先后获得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等诸多殊荣。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丽江所在的“中国西南山地”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玉龙雪山是垂直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老君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拉市海被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

丽江所在的横断山地区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和“生物物种基因库”。

老君山的滇金丝猴

丽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职责,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结合《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3—2030年)丽江市实施方案》。

橙翅噪鹛。新华网发(李树靖4月9日摄)
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通过对原有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去重及新建,拟建10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555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为18%。

泸沽湖一景(无人机照片)邢广利 摄
● 建成国内首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展馆——丽江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展示中心。● 在玉龙雪山云杉坪建立25公顷的寒温性云冷杉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在滇西北地区建立30个点的动态监测卫星样地。● 在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宣教馆、鸟类环志站。● 建设完成滇金丝猴保护站和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教育中心。● 建设完成泸沽湖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以及湿地恢复、能源替代、地理信息系统。● 建成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个、省级3个、市级3个、县级59个。● 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区、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滇西北植物园、百花园、百果园、百草园、高香园项目建设。
全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国土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濒危野生动物植物拯救性保护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改善。

于冬瑞 摄
根据2020年监测数据,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100%;程海水质稳定在Ⅳ类(pH、氟化物除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拉市海水质保持Ⅲ类,金沙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全市河流水质达标率92.3%,地表水I—III类水体比例达90.2%;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扩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与保护领域。滇金丝猴、鹤类和红豆杉等1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持续扩大。成功实施野生动物救治和放归自然,使丽江市放归自然或原生地回植、移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达到11种,且生存、发展状况良好。在老君山开展以滇金丝猴保护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项目,将人与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统筹考虑,以“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为蓝本,积极支持企业与公众参与,建立了“政府领导、社会组织支持、社区参与”的生物多样性“全民参与模式”。通过有效保护,境内滇金丝猴数量达300余只。

白腹锦鸡。新华网发(李树靖4月18日摄)
积极培育地方特色生态产业,生态产业发展布局的构架已初步形成。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实施产业基地建设的经济林果490.15万亩。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0.2万亩,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人均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华坪芒果”连续3年成功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以“最大规模的芒果种植园”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华坪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华坪金沙江百里芒果走廊 刘畅 摄

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协调机制,严厉打击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2017年以来,开展野生动物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办野生动物违法案件286起。全面启动长江流域金沙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行动。扎实推进环境资源保护与审判工作,以案释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白沙古镇 马登科 摄




来源/云南发布
编辑/林彤
责编/和众学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