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的郭大烈
——从编写《纳西族史》到编写
《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纳西族卷》
杨国清(古城区)
由郭大烈主编、凝结其30年心血的《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纳西族卷》近期出版发行。全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展现了纳西族历史、文化、语言、民俗、艺术等,堪称“纳西族百科全书”。此书的出版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也了却了郭大烈的一大心愿。郭大烈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很有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范的专家。他在云南民族学界、在丽江早就闻名遐迩。我虽然早就拜读过他的著述,但真正认识了解他是我退休后的事情。退休后,组织上叫我出任丽江文化研究会、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会长,与郭大烈及其夫人黄丽娜逐步熟悉,交流、接触的时间多起来,在纳西文化的研究、展示上有过多次合作。于是,相知甚深,达到了知根知底的程度。一、研究纳西族历史文化的道路上继往开来、硕果累累,达到了整体、系统、广博的学术高度郭大烈从小就立下治史的决心。他是幸运的,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成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进入丽江一中就读。1959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通过5年苦读,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1964年毕业后在楚雄州禄丰县工作。其间,他广泛接触人民群众积累知识,在特殊年代,写出了《新编禄丰县志稿》。1980年,他考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达17年。退休后,他任云南民族学会会长、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等职务。5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民族学研究,脚踏实地、埋头做事、殚精竭虑。考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为他写一部《纳西族史》提供了良好条件。四川省民族出版社约请郭大烈、和志武撰写《纳西族史》,他们从收集史料和田野调查入手,走遍了滇、川、藏纳西族迁徙和居住区域,进行详细调查考证,做了大量考察笔记,还跟随马帮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进入雪域高原的偏僻地方,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进行大量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他们深入分析、研究,同时,学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但又不囿于前人的成果和结论。十年磨一剑。他与和志武倾注了极大心血后,1990年,50万字的《纳西族史》得以问世。该书对秦、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纳西族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变迁、重大历史文化事件等作了翔实论述。
这部著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较完整的学术体系,从而使纳西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独特性达到新高度,受到史学界、民族学界的充分肯定,在丽江和其他纳西族居住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996年,《纳西族史》获得云南省第四届社会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纳西族卷》是一部皇皇巨著。该书分自然、地理、历史、语言文字、文学、典籍、论著等章节,收录词条5600余条、图片约1000张,共计270万字,属于国家级民族文化重点出版项目。它的立项、编撰、修订、出版经历30个春秋的风雨:1990年,郭大烈被省政府聘为该书主编,到今天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所付出的辛劳不言而喻。2002年,《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纳西族卷》的征求意见稿印发。郭大力以宽广胸怀不断听取、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尤其到丽江广泛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及纳西族研究者、爱好者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文字撰稿人的作用,汇集以往相关著述中的成果和长处。笔者也参加了多次编撰、修改座谈会。2015年9月19日,由丽江文化研究会、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牵头主持召开了修订《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纳西族卷》暨新版《纳西族史》座谈会,60多位撰稿人及本土文化人参会,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会后,上述两个文化研究会汇集各方意见、建议,全面修改、补充4次,打印样本13次,增加了800多幅照片。云南民族出版社的相关人员协助郭大烈多次进行补充、修改,精心参与修订。总之,这部著作的征求意见范围之广、参阅文献资料及涉及的知识面之宽、耗时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郭大烈作为主编统览全书,其善于广纳、坚韧不拔、埋头做事、精益求精的精神是难为可贵的。此外,郭大烈有关纳西族历史文化的著述还有很多,比如《家住长江第一湾的纳西族》(与周智生合著)、《纳西族文化概览》、《纳西族历史文化研究》、《不忘初心桑榆录》、《纳西族文化论集》、《郭大烈学术文选》等,他还参与编著了《纳西族文化大观》等。
首先,依托学校开办传习院。郭大烈和夫人黄丽娜在丽江开办东巴文化传习院(后改为东巴文化研究会)前后18年。自1999年开始,以玉龙县黄山街道宏文村为基地,开办纳西母语及东巴文化传承院,以纳西族母语作为学习东巴文化的基础。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黄山完小作为教学传承点,以点带面,带动了古城区、玉龙县不少学校的教学传承,培养了数百名纳西传统文化爱好者和人才。经过传承培训,学员一般能熟悉纳西语,能诵读和书写200字到400字的东巴文,能唱几首东巴唱腔和几首纳西族曲调,能跳几支东巴舞蹈、能唱诵几段东巴经内容,能对东巴祭祀仪式有一定了解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以传习院为依托开办短期或专题培训班。开展东巴文化学习、研讨、交流活动,接待国内外东巴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宣传和扩大东巴文化的影响力。聘请东巴文化研究院、市博物院的相关研究人员编写《纳西文化诵读本》《东巴文字字帖》《纳西族谚语》《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文》等一批教材,使教育教学有迹可循。其三,整理出版了一批东巴文化经典。20世纪60年代,在徐振康任丽江县委书记期间,组织一批东巴、纳西族文化专家经过7年的努力翻译了一批珍贵的东巴经,其中,石印的21种22本得以保存下来,具有珍贵价值。郭大烈与一些同志合作,于2014年、2015年以“回对照”范式即东巴经原文、国际音标、直译和意译格式出版发行了《纳西族东巴经典藏精选》第一卷、第二卷。郭大烈、黄丽娜夫妇对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和肯定。2005年,郭大烈获“日本经济新闻社亚洲文化奖”,2012年,黄丽娜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三、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踏实工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不断呐喊郭大烈长期担任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云南民族学会会长,研究民族问题颇有深度、见地、成就。他以宽广的胸怀和视野抓住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这一主题。他先后担任20多个国家级、省级民族研究课题和重点项目,先后主撰或编著、合著有关民族学的书籍50多种。除了对纳西族的研究颇有建树外,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研究也有成就。他坚持认为,56个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都有独特贡献,要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他深入边疆民族地区的村寨调研、考察,把各民族的兄弟姐妹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他积极参加各民族的重大文化活动,真诚、热情地为先后成立的云南的25个民族学会服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脚踏实地的“老黄牛”。他主编的《民族学与现代文化》《云南民族》等刊物充分发挥正能量作用,受到各民族学者的赞誉。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方针政策指导工作,自觉肩负起“培根铸魂”的使命郭大烈曾获得“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亲身感受了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的光辉。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历史性跨越,他对党和各兄弟民族怀着深厚的感情。夏征农、张冲、王连芳3位老同志是他的好老师,他深情地说:“他们奇妙地影响了我的一生。”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民族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的使命。他深情地说:“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讲责任,做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学实一点是可以做到的。作为一个有36年党龄的党员,我决心活到老、学到老,为共产主义事业、为社会科学奉献毕生力量。”郭大烈在实践中用党的民族理论明辨是非,提出一系列云南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同时,他对错误观点进行旗帜鲜明的批驳,写出一批有质量、有说服力的论文,积极捍卫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正确性。纵观郭大烈先生50多年的学术生涯,学术品格与学术成果相辅相成。他的良好思想道德风范、严谨学风、为人处世低调作风等体现出一位学者的品格,值得称道。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4个特点。1.仁者之心,宽广胸怀。郭大烈是一位仁者,他把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民族、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爱祖国、爱各族人民融为一体,展示了宽广的胸怀。2.坚定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他在民族学研究中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贴现实生活,弘扬正能量,牢牢抓住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3.踏踏实实做学问,甘当“老黄牛”。纳西族的乡友、各民族的学者亲切地称郭大烈为“老黄牛”。郭大烈满怀深情,走遍各民族聚居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在田边地角、火塘边做各民族群众的贴心人,深入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意见、建议,不断积累第一手宝贵资料,做到积少成多、积土成山。4.与人为善,谦虚低调。郭大烈有与人为善的亲和力,对人对事总是谦虚低调,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批评。
图片玉龙雪山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