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五,在纳西族民间流传“纳西祭天人”和“纳西祭天大”的俗语,纳西族群众以氏族,家族为单位,到各自的祭天坛举行古老而神圣的“春祭”仪式。其目的和意义在于祈求天神和祖先赐予福泽恩惠,祝愿子孙兴旺、家庭和睦、风调雨顺、村舍团结、民族昌盛。培养人们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从而形成全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素质。歌颂祖先以求保佑,以及禳灾祈福,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由于纳西族祭天文化的系统、完整、丰富以及深沉的文化积淀,2014年,纳西族祭天习俗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誉为“省级民族文化传统生态村”的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竹林村对于祭天活动也十分重视,今年正月初五大东乡竹林村以“敬自然、感党恩、传文脉、促和谐”为主题开展了新春祭天民俗活动,活动当天竹林村全村200余名群众齐聚村口。在村主任、东巴的带领下,按照年龄顺序排队,来到大东乡竹林村民小组“束”氏家族的祭天场。依次举行了纳西族“春祭”祭天的除秽仪式、烧天香仪式、点香许愿仪式、献牲仪式、敬酒仪式、吟诵纳西族《创世纪》、敬饭仪式等纯正的家庭祭天活动。现场他们用朴实的行动有效的保护和推动着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非遗管理机构不断加大非遗保护的工作力度, 竹林村由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良好的非遗存续情况,于2016年被省文化厅评定为省级“民族文化生态村”,竹林村新春祭天习俗也于2014年逐步规范开展。
祭天是纳西族全民性民俗活动,农历正月初五,开展纳西族“春祭”祭天活动的还有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金安镇、七河乡,玉龙县鸣音镇、鲁甸乡、塔城乡、白沙镇、太安乡、大具乡等地,也分布在川、藏纳西族散居区域。通过新春传统民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更多人重拾儿时的记忆,记住了乡愁。
记者/和勤 责编/陈敏 李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段成坤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