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写得一手漂亮的硬笔字,书法培训老师普海被学生们称为“行走的打印机”。
普海,少儿书法高级培训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96年9月出生于云南玉溪偏远山村,深耕少儿毛笔书法与硬笔规范字培训十余年,现扎根玉龙雪山脚下,创办少儿艺术培训学校,专注少儿书法教学研究。普海曾荣获“全国书法考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个人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各级美术展览,教学形式通俗易懂、别具一格,深受家长与孩子喜爱。
普海在教小朋友写字。(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小学时被班主任的粉笔字所吸引,我便萌生了写好字的想法,此后省吃俭用购买字帖练习,慢慢开始痴迷书法。”普海回忆说,初中阶段虽文化课成绩一般,却因书法特长获师生认可,特别是在英语老师的建议下,他坚定了走艺术道路的决心,最终考入丽江师范学院系统学习。
大学毕业后,普海怀揣书法教育的梦想,在玉龙雪山下创办少儿艺术培训学校,专注少儿硬笔规范字与毛笔书法教学,用专业与热爱传递书法文化。他结合10余年教学经验,编写多套实用硬笔书法教材,精准匹配少儿学习特点,助力孩子高效掌握书写技巧。
“信念与坚持是书法的底色。”普海说,从山村少年省吃俭用买字帖,到深耕教学10余年,自己始终坚信只要保持耐心和恒心,就一定会越来越好。练字没有捷径,每一个笔画的打磨、每一个字形的调整,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这份坚持不仅能让字越写越工整,更能磨练心性。
执教多年的普海,软笔从《九成宫醴泉铭》的中宫紧缩练结体,到《勤礼碑》的沉雄厚重练笔力,在唐楷的两大巅峰间辗转,将欧的“劲”与颜的“厚”融入自己的书法线条中。
普海书法作品。(供图)
初学颜真卿《勤礼碑》的肥厚端庄,也让普海明白,楷书的“工整”绝非机械拼凑,而是“规范中的动态平衡”。“练习时曾为追求厚重而刻意加粗笔画,结果字显得臃肿无力。后来才领悟,颜体的‘力’源于‘中锋行笔’与‘提按变化’。”普海说,后续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时感悟颇深,成了自己心中“楷书极则”的代名词。它以“险”立骨、以“法”塑形,看似剑拔弩张的结构里,藏着千年不变的平衡之道,每一次品读与临习,都是对“险中求正”艺术哲思的再深化。
如今指导学生,普海不再只强调“像不像原帖”,而是引导他们体会“险”与“正”的平衡:写“捺”时既要舒展得“险”,又要收笔沉稳得“正”;结体时既要敢于拉开疏密对比,又要保证重心安稳。
普海书法作品。(供图)
书法是成长的引路者。书法曾让成绩普通的普海得到师生的刮目相看,也为普海指明了艺术求学与职业发展的方向。“它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成长力量——在临摹与创作中,能学会专注、懂得沉淀,这种能力会延伸到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普海说,无论是练字还是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书法里没有速成,每个阶段的进步都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人生亦如此,唯有脚踏实地打磨能力、积累经验,才能让每一分努力都开花结果。
“每次板书,孩子们看到规范、漂亮的字体,尤其是我写的这种‘印刷体’,都特别喜欢。很多学生也因此喜欢上了写字。”普海说,“写好汉字,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希望能感染更多的人一起练字,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赵庆祖
责编/和润黄
二审/和众学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