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晨:做丽江学子的“隐形摆渡人”

2025-09-11 17:50:00 阅读量5126 字数2081


在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教室里,高三英语教师龙晓晨正在用翻译的视角为学生讲解中英文化差异。“学翻译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观点:英语是树状结构,中文是竹子结构,其实这种区别背后体现的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她娓娓道来,学生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龙晓晨正在上课。(供图)


“讲课的时候,把这些东西融入进去,学生就能学会避免中式表达,理解英语也不用刻意死记硬背,学起来自然就会轻松一点。”她说。


这位毕业于四川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的青年教师,2025年在全省英语教学竞赛中荣获中学英语组第一名,并在8月代表云南征战全国赛,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中学英语组三等奖。教师节,让我们走近龙晓晨,聆听她的教育故事。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右二为龙晓晨 供图)


龙晓晨是丽江人,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是她的母校。谈到选择回归故乡任教的原因,她说:“我的家人都生活在这里,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这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能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做一点事情,当一名英语老师是最好的选择。”


学生给龙晓晨的教师节小礼物。(供图)


大学时期,导师和老师们对文学、翻译、语言学的探索精神,让她发现了语言的魅力和教语言的魅力。在读期间,她曾在“百词斩”的薄荷阅读为原版小说撰写讲义,担任线上原版书老师,运用所学理念和方法,感受到了教学语言的乐趣。“所以我的第一职业选择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老师。”


回顾教学历程,龙晓晨坦言自己刚成为老师时“有点自我”。“总是想着我认为,所以学生就应该。但其实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太一样,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很多学生不一定能跟着你走。”


转折点出现在有一次参加市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从那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其他省份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比赛视频,发现虽然教无定法,但语言教学有规律可循。“比如一篇课文如何做语篇分析,如何设计问题和活动,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龙晓晨在高三英语备课组教研活动中分享教学方法。(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在备战省级英语教学竞赛期间,龙晓晨需要设计10个教学设计,覆盖3种课程和两个年级。她先独立完成初步设计,反复选择适合的课程和单元,阅读课程设计和教育理论书籍,参考优秀教师的上课视频。然后教研组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帮她磨课,提出改进意见,她再继续修改。


“从省赛到国赛,我准备了两个多月。最关键的是成长,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在短期内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局限性。”龙晓晨说。


在龙晓晨看来,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共情能力和以身作则的品质。“首先要能够真正理解学生思路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其次,学习是每个人一生都要执行的任务,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她特别喜欢一句话:“Somedays you bloom, somedays you grow roots. Both matter.”(可翻译为“韬光养晦,静待花开。)有时候我们会如花朵绽放,有时候需要我们向下扎根,这两者都同等重要,在上课时,她也用这句话鼓励学生:“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心里有坚定的目标,即使面对困境,也要努力生长,总会等到绽放的时候。”


课堂上的龙晓晨。(供图)

谈到当前高中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龙晓晨坦诚地说:“其实这也是我困惑之处,我自己也感觉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她说,语言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运用,从日常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到读懂相关领域的论文书籍等。“但目前我们这些城市的问题更多在于学生开口的机会较少,而应对高考也很重要,所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会比听说更强,我们练习听说的时间其实比较有限。”龙晓晨表示,教学如何兼顾实用与应试,是她今后想要探索的方面。


龙晓晨对教师职业有着独特的感悟。她认为,教师更像是“隐形的摆渡人”:看似重复的备课、授课、批改,实则是为无数学生搭建通往知识、视野与成长的桥梁。“教师未必能时刻看到学生未来的模样,却用每一次耐心讲解、每一句鼓励,悄悄点亮学生前行的方向。这份‘耕耘不求即时回报’的坚守,是最动人的职业底色。”


她将教师的价值归纳为三个方面:知识的传递者——不仅是课本内容的讲解者,也能将复杂知识拆解成易懂的语言,帮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成长的引路者——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方向,在受挫时给予信心,用自身言行传递责任感、同理心等品质;未来的奠基者——教师培养的不是“标准化答案”,而是有独立思考能力、能适应社会的人。


龙晓晨与学生合影留念。(供图)

“青年教师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要受太多其他事情的影响,更多时候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她坦言,学生的成绩不是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只要实实在在探索学习,拥有责任心,就会越来越好。”


从自我到共情,从磨课到赛课,从知识传授到文化启蒙,龙晓晨的教育之路诠释了当代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精神追求。在丽江,还有很多如龙晓晨一样默默耕耘的“隐形摆渡人”,他们用智慧与爱心,搭建着通往未来的桥梁。



记者/木红豆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谭元怀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