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少教师把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践行教育家精神,退而不休,放弃安逸生活,带着毕生积累的教学经验重返课堂教书育人,传帮带促进年轻教师成长,继续发光发热,续写着“不老青春”,推动地方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在丽江的教育战线上,也有着这样一批“银龄教师”。

来自辽宁大连的银龄教师宿岿岚。(丽江融媒记者 雷凤姣 摄)
宿岿岚今年61岁,辽宁大连人,曾是大连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的一名大学老师,退休后在国外孔子学院教古代文学,还开过国学培训班。2024年3月通过 “银龄教师” 计划来到丽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大学语文。她对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有浓厚兴趣,受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著作的影响一直想来丽江。2024年,在看到丽江招募“银龄教师”的通知后,宿岿岚毅然选择来到丽江。“之前来过云南很多次,都是在昆明,心里一直想着有机会到丽江看看,一看到丽江的招聘信息,我觉得实现我愿望的机会来了,然后马上提交申请,我很荣幸被录取了。”她说。
凭借在大学教学期间积累的丰富经验,宿岿岚坚持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言传身教”,认为传统教育理念是 “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她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专业方向,在大纲允许的范围内,微调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最早教的学生是‘70后’,到现在给‘00后’上课,我觉得虽然大时代发生了变化,但是每代年轻人都有一定的共性,我给学生讲庄子、蔡元培、鲁迅,他们都很感兴趣,虽然有些思想来自百年、甚至千年以前,但是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宿岿岚说。

宿岿岚在丽江职业技术学院给学生们上课。(丽江融媒记者 雷凤姣 摄)
“我觉得云南的教育并不落后,这里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老师的责任感并不差。希望可以多一点和其他地区高校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宿岿岚认为丽江教育环境非常好,从学校领导(书记、院长)到普通教师,都展现出 “蓬勃向上的力量”,敬业且亲和,学校处于建设初期,教师们以全新姿态投入办学,这种氛围让她深受感动,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
据了解,在对年轻教师传帮带方面,银龄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师承效应。丽江职业技术学院每个月组织两场“苹果园论坛”,邀请银龄教师开展讲座、传授教学经验,帮助学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银龄教师除有专项支教补助外,学校还为他们提供可拎包入住的免费住宿条件,在排课上充分考虑银龄教师的自身情况给予合理安排,教师们入职和离职期间还会组织仪式、颁发纪念牌匾,给足教师们满满的仪式感。“这里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都挺好的,还有支教补助,解决了我的很多后顾之忧。”宿岿岚说道。

来自山东的银龄教师邢永堂。(丽江融媒记者 雷凤姣 摄)
来自山东的邢永堂今年64岁,在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教小学美术。邢永堂曾在山东省莱芜技术学院任教美术,丽江的自然风光是他心之所向,将会给他带来无尽的创作灵感。在看到丽江招募银龄教师后,他选择报名后被录取,9月8日是邢永堂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退休后我们还想继续从事教育,加上自己还有教育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再次通过教书育人的途径将所学所得传递给更多的人,我和我的爱人都加入到了银龄教师的队伍中,她在新疆支教,我则来到了心中向往的丽江。”邢永堂说。
据了解,邢永堂此前在高校承担大学美术课程教学工作,如今转型为小学生教授美术课。为精准适配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他特意围绕青少年美术教育做了大量工作,梳理总结了多年大学美术教学经验,还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与认知规律,专门设计了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方案,力求将更系统、更专业的美术知识,以孩子们能理解、喜欢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我到丽江后发现,许多中小学存在专职美术教师短缺、兼职教师任务繁重的情况。我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让美术教师队伍的状况得到改善。” 邢永堂说。

邢永堂在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小学部给学生上课。(丽江融媒记者 雷凤姣 摄)
在丽江,像这样的银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退岗不退教”,继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助力丽江提升立德树人、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的能力,持续为丽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采写:丽江融媒记者 雷凤姣
责编:钱吉梅
校对:李 桥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