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君山四年余,拍花摄石逍遥仙

2019-02-11 10:22:40 阅读量36629 字数5259


在神奇毓秀的老君山,有一个叫唐红明的昆明人,四年前机缘巧合到达老君山后,一住四年,舍不得离开。丽江市广播电视台丽江热线记者经辗转联系上他,分享了他与老君山的不解之缘,以及那些发生在山中的故事。


唐红明在老君山帐篷酒店担任经理一职,工作之余,他喜欢写书法、逛老君山、拍石拍花鸟,积极参加当地文娱和生产生活等活动,融入到老君山普通老百姓生活中,与善良朴实的山民结成友谊。老君山,成了唐红明的另一个故乡。


浏览唐红明的微信朋友圈,大量的有关老君山的美图美文成了唐红明朋友圈的全部。




【随手拍】傈僳族猎人


         从傈僳族图腾上读出他们曾经是追赶太阳来到大山里,崇拜太阳崇拜火的人,也读出他们是追逐猎物的民族。为了生存,只要是傈僳族的男子汉就必须会涉猎。每个男子成人后都会得到长辈赠与的弓箭。


        现在社会进步发展了,保护动物也就成为了一种文明。所以打猎也就成为傈僳族男子汉们过去经历或故事。今天在大峡谷里碰到了一些傈僳族猎人,可惜他们不能进行在大山里真正的涉猎活动。取而代之的只能在过年过节时进行他们的射箭技能表演啦。无论如何,他们依然显得那么的神秘可爱淳朴善良。


今年春节,唐红明也是在老君山度过的,大年初一,他去老君山红石镇参加活动。



【君山随笔】初一有感


大年初一了,电视机里的节目依然热闹非凡。绚丽的舞台上尽见人头穿来穿去,把眼睛搞花而无法把视线专心盯上某一个主体仔细观赏。特别舞台上人物鲜艳服装与大屏幕背景太艳丽的图案融在一起,就是一个平面大杂货,一点艺术性都没有。对我而言已经出现了屏幕综合恐惧征了。中央电视总台的首秀也无法摆脱过去几届的影子,脱不了一个俗字。



         还是黎明大峡谷里的红石镇有特点。任由外面的世界怎么样的折腾,它依旧保持住一惯之儒雅的大家风范。虽然鞭炮声声从夜里响到天明闹个不停。可小镇的魂还是让我那么的诱人且招人喜欢,那个恬静风格依然不变。虽然一辆辆载满游客的电瓶车穿梭在不太宽的街道里,可坐落在在小镇中的座座客栈,商铺不为之而动心。像往常那样静静地观赏着来自大山外面新鲜事物,享受着吹自大山外面的春风。



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公园面积1110平方公里,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类。公园地貌类型丰富,主要地质遗迹有高山丹霞地貌,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片丹霞地貌区。


景区内人文景观非常丰富,是纳西、汉、白、傈僳、彝、普米、苗、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吐蕃、白、彝、纳西东巴和汉文化的交汇带。


景区地质景观资源丰富,集中分布于海拔大于3700米的地区,资源结构以高山山丘冰川遗迹、高山植被、高山冰蚀湖群、高山花卉、高山气象等类型的景观点(群)为主,景点内涵极为丰富、深厚,景观组合、搭配及分布有机地构成整体,具有多层次、多样性、多变幻的景观特性,景点(群)特色突出。(来自搜狗百科)




【君山随笔】


         气温变化之大就有点像在月球上。没有太阳冷的发抖,太阳出来热得也发抖。午时三刻,戴顶太阳帽子一个人去枯水期的黎明河边绕一圈,看看是否拾到自己中意的石头。石头还未找到,眼睛已被山山水水所吸引住。这个时候已经忘记大峡谷早晚寒冷给自己的不悦感受。

          有得有失。失去午休,得到了风景如画的峡谷风光,得到了几块自己喜欢的石头。哈哈哈哈,蛮有意思的。



【君山随笔】户外天堂


        秋季里的黎明大峡谷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之景象。

        秋季的黎明大峡谷,游人不但可赏花观叶攀悬岩,更可以在峡谷中,山坳里,田野旁搭上几顶小帐篷,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白天听秋蝉鸣唱,看小鸟戏鱼。与相爱之人牵手散步于绿荫覆盖中的栈道里,零距离地与色彩斑斓的秋叶说点悄悄话。漫步黎明河边,撸起裤腿,淌入清澈见底的小河中,戏老君山主峰流淌之洁水,拾千姿百态之黎明奇石,不亦乐乎。

        晚间悄悄把头伸出温馨的小小蜗居帐篷之外,仰观那浩瀚神秘的夜空,静静地数星星看月亮,让洁净的露水洗去一天的疲劳……



【君山随笔】现在冬至(2)


        太阳虽然早早地就挂在天空,可由于大峡谷高高耸立的红色山崖还是毫不客气地把阳光给挡在峡谷门外,因为它要做太阳“三起三落”的忠实守护者,所以空气及气温显得特别特别的清凉。地上的泥土湿漉漉的,花草的叶子上有无数颗晶莹透亮的小珠,似颗颗珍珠,那是夜里悄悄来,天明就开溜的峡谷之霜留给大地的特殊礼物,是属于暮而往,朝而归的典型代表。

         四季当中我最喜欢秋季景色。可从艺术欣赏的眼光去寻找美的存在,那黎明大峡谷真是”四季皆有景,时时景不同”啊!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石一叶都会启发对大自然美的赞叹。

        春天的春暖花开,夏日的骄阳似火,秋季的色彩斑斓,还有大山里寒冬腊月,冰清玉洁的骨感美的景观都会使人诗兴大发,流连忘返。



【君山随笔】现在冬至(3)


        冬季后的大峡谷里尽是一片片披着黄色的,进入冬眠枯萎的树干,在它们周围还残留着那些依依不舍,不愿远离的树叶或野花闲草。它们虽然失去往日的风采,可依然在寒风中淡定笑迎它的欣赏者的到来。

        几天前一场不期而遇的冬雨,把漫山遍野枯黄的单一颜色涮上了一层充满生机的古铜色,似乎暗示着来年的好光景即将来临。



【君山随笔】写在冬至(4)


        像往常那样,全副武装的冬衣冬帽,开着我那辆四面透风的敞篷车行走在大峡谷的路上,并享受着冬至之日带来的不一样清新凉爽的冷空气抚摸。

        透过被霜覆盖满车窗玻璃的空隙,远远看见坐落在峡谷之中傈僳族民居周围雾朦朦胧胧。似青烟,像薄纱,它显得轻柔细腻飘逸,好像轻轻一口气就能把它们吹得无影无踪。



【君山随笔】写在冬至(5)


        这是黎明夜霜与晨光给大家送上的冬至大礼。在阳光为背景的衬托下,沉睡一整晚的夜霜经不住阳光的诱惑,随着阳光的着色而变白,轻轻的扭动它着那娇柔的身躯。它看上去像是流动着的透明体,浮动着的薄薄轻纱。在它的衬托下,隐隐露出镶着红色石墙的傈僳族民居和树木的轮廓。随着迷雱的浓淡,变幻多姿,好象从天上降下了一幕洁白的窗帘。我的视线全被这飘逸的霜雾给吸引住了,置身于片片轻纱幻境中的我,无忧无虑地在畅游且陶醉不已。



【君山随笔】写在冬至(6)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在大峡谷中呆了几年时间里,我总想在每一个节气来临时去体验它会给我什么不同感受或惊喜。故推窗探望远山和出门去帐篷的时间也比平日要早一些。

          小镇和往常差不多,洁净和恬静依然成为常态。几位有起早习惯的老乡已经在在自家门口燃起了一小盆碳火,那不大不小从火盆中冒出的烟雾在空旷的街道里虽不起眼,当它与老乡口中喷出热乎乎的热气混在一起依然显得特别,在寒冷的冬季显得有几分温暖。

        太阳虽然早早地就挂在天空,可由于大峡谷高高耸立的红色山崖还是毫不客气地把阳光给挡在峡谷门外,因为它要做太阳“三起三落”的忠实守护者,所以空气及气温显得特别特别的清凉。地上的泥土湿漉漉的,花草的叶子上有无数颗晶莹透亮的小珠,似颗颗珍珠,那是夜里悄悄来,天明就开溜的峡谷之霜留给大地的特殊礼物,是属于暮而往,朝而归的典型代表。

         四季当中我最喜欢秋季景色。可从艺术欣赏的眼光去寻找美的存在,那黎明大峡谷真是”四季皆有景,时时景不同”啊!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石一叶都会启发对大自然美的赞叹。春天的春暖花开,夏日的骄阳似火,秋季的色彩斑斓,还有大山里寒冬腊月,冰清玉洁的骨感美的景观都会使人诗兴大发,流连忘返。

         冬季后的大峡谷里尽是一片片披着黄色的,进入冬眠枯萎的树干,在它们周围还残留着那些依依不舍,不愿远离的树叶或野花闲草。它们虽然失去往日的风采,可依然在寒风中淡定笑迎它的欣赏者的到来。

        几天前一场不期而遇的冬雨,把漫山遍野枯黄的单一颜色涮上了一层充满生机的古铜色,似乎暗示着来年的好光景即将来临。

        像往常那样,全副武装的冬衣冬帽,开着我那辆四面透风的敞篷车行走在大峡谷的路上,并享受着冬至之日带来的不一样清新凉爽的冷空气抚摸。透过被霜覆盖满车窗玻璃空隙,远远看见坐落在峡谷之间傈僳族民居周围雱朦朦胧胧。似青烟,像薄纱,它显得轻柔细腻飘逸,好像轻轻一口气就能把它们吹得无影无踪。

         这是夜霜与阳光给大家送上的冬至大礼。在阳光为背景的衬托下,沉睡一整晚的霜经不住阳光的诱惑,随着阳光的着色而变白,轻轻的扭动它着那娇柔的身躯。它看上去像是流动着的透明体,浮动着的薄薄轻纱。在它的衬托下,隐隐露出镶着红色石墙的傈僳族民居和树木的轮廓。随着迷雱的浓淡,变幻多姿,好象从天上降下了一幕洁白的窗帘。我的视线全被这飘逸的霜雾给吸引住了,置身于片片轻纱幻境中的我,无忧无虑地在畅游且陶醉不已。



【君山随笔】 小草


         虽然天天都在享受着黎明河水演奏的没有休止符的长调,依窗听着夏季雨珠滴答滴答与山谷合唱的优美旋律。可一个多月下来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享受过度,听觉视觉都出现审美疲劳的感觉了。  

        难得今天在大峡谷中又见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又听到了隔壁傈僳族老乡家里老母鸡报喜咯咯咯的打鸣声,也看到那几条帐篷小狗们相互追逐游戏的样子,此刻的我一身轻松惬意。

        最近虽然都是下雨天,可温度没有下降,户外也像大山之外的其它地方居高不下,紫外线特别强,照的人精神萎靡懒洋洋的就想睡觉。

         今日九点左右的阳光暖洋洋的特别养人,一个人拿着树枝修剪刀,走在被绿绿葱葱植物覆盖包围着的小道中,一边剪接着枯枝败叶,一边悠闲自得地享受着只有在深邃峡谷里才会有的天然氧吧给予的特殊待遇。

        没想到天晴以后的小草也像我一样很高兴地站在那里晒太阳,享受着阳光给予它的营养。平时我们的眼光大都盯着那些鲜艳夺花朵身上,甚至可以说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小草的存在。是呀小草是那么渺小,在百花争艳之前,在万木爆青之际,小草无声无息地从泥土中冒出来,吐出一点不为人注意的春天的绿色。然而它们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奉献着,一点一点地把枯萎土地用它们弱小而不起眼的身躯打扮的绿油油且充满了生机,且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和积极的信息。



【君山随笔】赶集天


         又遇赶街天了,不大的红石街又被各种各样的摊位给占据了满满当当的,人多车多的把原来不宽的道路堵的水泄不通。我今天也不急着走,找个地方坐在老乡人群中,寻找着让手机发挥作用的对象。

        大概是今天的气候特别温暖,凡是有阳光的地方都被人群挤得满满当当的十分热闹。整条街上都见有讨价还价的,有忙着收购农产品的,有着妆打扮出门显摆的等等,大家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我不抽烟,可还是喜欢闻着远处飘过来的那股很特别的傈僳族旱烟味道,嗅着那股劲头很大,但香味十足的大麦酒味,很是乐在其中。当你把相机对着她们时,老乡们都善意地递过烟斗或酒杯,那种乡土文化的感觉可真棒。





只要心怀理想,常带希望,全心投入到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处处都是故乡。



注:部分文图来源于唐红明微信朋友圈


(发稿编辑:东巴夫)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