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丽江】永远跟党走 努力做实事

2024-10-13 15:11:24 阅读量14292 字数2830


永远跟党走  努力做实事


和积彩(昆明市)文⁄图


在和万宝、郭大烈等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下于1986年4月成立的纳西文化学会,其后名称多有变化,但一直把“听党话、办实事,聚民心、树精神”作为根本目标,把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反哺家乡紧密结合,为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长达40年、每年一度的昆明三多节活动,已成为纳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

作为其中一员,我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实事。

1947年,我出生于丽江古城南边的祥云村。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本地有名的木匠,身怀养家糊口的绝活。父亲一直支持我读书,由于字写得好,我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初中毕业后,我没有再上学,却一直坚持研习书法。

1968年,我幸运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被派到怒江州碧江县里吾底民族工作队工作。我与傈僳族、怒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到一年就熟练地用傈僳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卫边疆中,连队建了新营房,雪白的墙壁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村里都有宣传标语,何不把雪白的墙壁变成宣传阵地?我向连队领导汇报了这个想法,得到支持后的半个多月里,利用午休时间把部队营房的所有白墙都写满了宣传标语,营房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纷纷为我点赞。1969年9月,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每季度,我都要去边界巡逻一段时间,并根据连队的安排开展群众工作,其他闲暇时光都交给了自己热爱的书法。1970年,我被调到营里做文书,代表连队参加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72年,我被提拔为干部。1974年结婚,随后几年里,我的一儿一女相继出生。1985年,我被调到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一家人开始在昆明生活。


几十年苦心磨砺后,我逐渐成为一名军旅书法家,有幸书写了丽江木府、万古楼的门联和昆明黑龙潭公园的匾额。1999年3月,我在云南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2001年3月,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2013年10月,我出席了莫斯科第23届国际艺术节。2017年10月,我参加了澳门回归祖国18周年书画艺术展。

行家点评我的书法特点为:简洁活泼,用笔如行云流水、节奏明快、富于力度、章法严谨,所书东巴文生发意趣、古朴雄浑、自成一体。我的书法作品在美国、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展并获大奖,被相关机构和友好人士收藏。1993年,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播出了《东巴文书法家和积彩》,其后被央视“东方时空”“当代军人”等栏目作过专题报道,还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民族报》《中国书画报》等的广泛宣传。

我在多个场合这样表白过:“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因此,我把回报家乡、服务社会作为人生的快乐追求。

在学会领导的关心下,我与几位学会成员从平凡的小事做起。1987年至今,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几乎每年积极组织、参与昆明三多节的活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首先是书写每年三多节活动的会标、对联。由旅昆纳西族同胞撰写的或者从历代乡贤的名联佳句中撷取的对联,每次我都写好几遍,反复征求意见后才拿去制作和悬挂。尤其是东巴字,各地的写法有差异,我虽然粗识一些,但为了慎重起见,经常请教大东巴、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的专业人士,受益良多。

2008年的三多节活动推出了“旅昆纳西三人行作品展”,旅昆纳西族书法家周家模、摄影家和亮光、书法家和积彩分别捧出扛鼎之作。翌年,成为丽江文化研究会、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承办的“丽江文化旅游研讨会暨纳西、藏民族关系研讨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丽江国际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公开展出,会后,我将参展作品赠予相关机构及个人。

2013年的三多节活动,我书写的“玉龙雪化寒流去;文笔云生雨欲来”悬挂在舞台两侧,寄寓了主办者期盼云南早日驱逐旱魔、普降甘霖的良好愿景。当天还举行了纳西族传统的祭天仪式,当晚,昆明市普降甘霖,乡友相互致电称奇。

其次是布置会议和演出的场地。每年三多节活动前后是我较为繁忙的时间,我与学会秘书处的乡友提前做好计划并分工落实。提前发布通知、广泛联络乡友,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尤其是搭台等关键时刻,我们一天之内打多个电话进行沟通,查缺补漏、井井有条,并亲临现场督战,确保安全环节万无一失。我们主动与公安部门报告,做到重大活动提前报备,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三是联络演员、安排节目,保证文艺演出质量。我投身军营半辈子,以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政治部副主任、中校军衔解甲归田。我对文化有深厚的热爱,长期直管总队俱乐部工作,组织开展总队文化活动得心应手。正是用了这个难得的平台、广泛的人脉、满腔的情怀,我呼朋唤友来参加本民族的节日活动。


2011年昆明三多节,我邀约彝族歌手高洪章等到场献上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并与杨世光代表丽江旅昆同胞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敬献匾额。

2012年的活动中,古城区大东乡热美磋艺术团的12名成员来到省城,为乡友奉献了带着泥土芳香的原生态歌舞。

2014年的三多节活动,来自美国的印第安乡土艺术家登台献艺,举办《丽江旧影:周孚政油画展》,并举行《木府风云》等纳西语电影译制片展播。

2016年的祭祀三多典礼中,旅昆纳西族合唱团、云南民族大学纳西文化传习班的合唱、舞蹈异彩纷呈,云南知名歌手土土等倾情演唱,央金拉姆等藏族歌手也前来祝贺,其中灵活穿插了许多乡土知识、母语问答等互动环节。

2019年三多节的主题是“喜迎新中国成立70年、共庆三多节”,纳西语版“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旅昆纳西族合唱团系列节目、纳西族女子足球表演等活动引燃传统节庆氛围。来自昆明、丽江各地的民间歌手、合唱团演唱了《游子情思》《稠突词》《新时代、好作为》《阿丽丽献给毛主席》等歌曲,纳西族集体打跳将气氛推向高潮。当天还组织了“三多杯”足球赛、旅昆同胞茶话会、东巴字画书写展示、妖魅纳西语翻译节目交流、丽江传统名特食品展销等活动。

回顾组织历年来的三多节文艺人才登台献艺,我与许多纳西族歌手成为好朋友,旅昆合唱团及云南民族大学纳西文化研习会也把我当作他们的一员。他们的作品《净土》唤醒了许多乡友的母语意识,《木府风云》成为一张响亮的丽江名片,《纳西三部曲》《月亮花》也走出云南风靡全球。

值得称道的是,我们还邀请到藏族歌手央金拉姆、格桑顿珠,白族歌手土土,彝族歌手高洪章,普米族歌手曹新华,维西县驻昆办傈僳族打歌队等前来助兴。前来祝贺的其他民族学会代表也置身狂欢打跳的行列,活脱脱一幅云南各民族团结协作、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立体画面。我与正龙集团等企业、商家保持有效联系,20多年来,坚持把家乡的凉粉、米灌肠、荞饼等组织到昆明三多节现场进行展销,满足了乡友们的乡愁、味蕾。

时光易逝,我将进入耄耋之列,但仍激情满满。“听党的话,多办实事”是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编辑:白   浩

校对:钱   磊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