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旅30年 | 杨国清:一次彪炳史册的决策会议

2024-10-20 10:32:04 阅读量36151 字数3920


 开栏的话

1994年10月19日至24日,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会在大理、丽江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推进滇西北旅游产业发展的嘹亮号角。这是一次彪炳史册的规划会、决策会、动员会、推进会。


30年筚路蓝缕,30年波澜壮阔,30年成就辉煌——丽江文旅从起步到发展,从末端至前沿,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今年是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会召开30周年。以此为契机,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及相关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开展“丽江文旅30年”系列宣传活动。旨在为丽江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舍不得的丽江”文旅品牌注入守正创新的舆论力量,助力丽江文旅火热再出发。从10月19日起,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将在各平台持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今天,让我们走进“丽江文旅30年”嘉宾访谈(一)


丽江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杨国清在丽江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室接受专访。(视频截图)


丽江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杨国清在丽江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厅接受专访时表示:

1994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是一次彪炳史册的决策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会议,在云南省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丽江而言,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开端。作为这次会议的参加者,丽江文旅发展的参与者、亲历者、研究者,这次会议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它与滇西北和丽江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与丽江各族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




问:作为亲历者、推动者,首先请您回顾介绍一下1994年滇西北旅游规划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杨国清:这次会议于1994年10月19日在大理开幕,10月24日在丽江闭幕,为期6天。


这次会议确定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滇西北旅游发展步骤。开发丽江成为这次会议的主题和重点。会议批准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的发展规划;批准建立泸沽湖省级旅游区;实施大研古城“五四三二一提升工程;抓紧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三江并流区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恢复玉龙雪山生态环境(森工转产);解决有关交通瓶颈问题等。

问: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召开30年来,给丽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杨国清:我认为概括起来丽江有十大变化:


一、丽江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创造性的文旅融合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路。丽江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一个典型、一个标杆,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被中央评定为“全国改革开放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


丽江特色发展之路可以概括为“保护为先、发展为基、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旅游先导、文旅融合、互动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从而全面推动丽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丽江在实践中,把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把旅游业作为展示文化的平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旅游业注入文化灵魂,提升了品位和档次,同时注入了发展的动力;旅游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拓展了广阔的市场,创造了发展的机遇和平台。文旅融合发展是丽江探索实践的成果,也是丽江的一个创造。


二、文旅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引领带动产业、龙头支柱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贡献很大。1994年,国内游客总数27.1万人次,海外游客1.69万人次,旅游总花费0.8亿元;2014年,游客总数2663.81万人次,海外游客107.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378.79亿元;2023年,游客总数6808.2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301.72亿元;2024年上半年,游客总数3990.41万人次,海外游客28.9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625.53亿元,旅游外汇花费6125.7万美元。旅游业直接间接就业人数达数十万人。


三、丽江文旅产业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和优质景区建设,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游客需求,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丽江有72个A级景区,其中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成为全国著名的5A级景区和示范性品牌。


四、丽江的文化品位和魅力得到极大提升。丽江成功申报三个世界遗产和众多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传统村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14处;国家级非遗名录8项、省级56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人3人、省级53人;国家级传统村落54个。


五、坚持保护为先,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了丽江生态的保护和文旅资源的保护。丽江始终把保护作为前提和基础,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丽江古城保护得到联合国亚太组织的表彰和国家的充分肯定。由于全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丽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成为文化更加浓郁的地方。


六、丽江成为研究自然生态、文化旅游的学术胜地。丽江出版了众多图书、建设了三十个文化院落、创作了一批知名影视作品、开展了众多大型文艺活动,人民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文艺创作的宝库和源泉,推动了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七、重视基础,夯实基础,丽江文旅发展带动了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三义国际机场成为西南重要空中走廊;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大众旅游打下良好基础。丽江智慧旅游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八、开创了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湖泊)的立法保护。在省人大的帮助支持下,丽江制定出台《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东巴文化保护条例》《泸沽湖保护条例》《程海保护条例》等,立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丽江依法治旅、依法促旅不断取得新进展。


九、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取得新进展,众多丽江礼物、丽江特产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十、文旅演艺产业不断发展、不断提升、长盛不衰,影响广泛。“纳西古乐”“印象丽江”“丽水金沙”“丽江千古情”等持续丰富游客文化体验。


问:您认为丽江文旅产业在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事、哪些人将会被铭记?

杨国清:第一,1996年“2.3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香港同胞和全国人民的大力帮助下,丽江人民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把大灾难变为大机遇,促进大发展。丽江在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个崭新的丽江出现在世人面前。丽江人民以感恩情怀将永远铭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各界人士对丽江的关爱和支持。


第二,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丽江撤地设市,2003年6月实现撤地设市挂牌。这是丽江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了丽江与国际接轨,为丽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丽江人民开拓奋进,到2021年丽江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丽江人民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


第四,2008年12月,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丽江被中央评定为“全国改革开放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科学发展在丽江”的大型研讨会,对丽江独特的发展路子作了高度评价。面对丽江文旅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丽江人民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正视问题、迎难而上。丽江以一种“旅游革命”的精神状态,全力整治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擦亮和修复品牌形象,不断转型提升,使丽江文旅发展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不断登攀新的高峰。


总之,丽江文旅产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帮助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丽江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丽江各族人民开拓奋斗,离不开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离不开旅游文化相关单位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埋头苦干、不懈奋斗,离不开国内外有识之士的热心帮助。文旅行业和相关产业部门,涌现出一批批奋斗者、贡献者,他们中有一批代表人物值得充分肯定。


访谈现场。(视频截图)

问:请谈谈您对丽江文旅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有怎样的期许和建议?

杨国清:市委提出要结合丽江实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丽江发展新篇章。全面深入高质量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这是丽江深化改革的节点,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在新时代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要有更高的标准,新的内涵外延,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旅游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挖掘文化、提升文化品位,用文化赋能,用文化浸润人们心灵。要进一步宣传建设“有一种叫云南生活”“舍不得的丽江”品牌,就是要游客感受云南和丽江独特文化、体验文化,建设心灵的家园。


一、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中机制体制的改革。


二、丽江文旅融合发展面临新情况、新形势、新机遇,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跟上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新要求。


三、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开拓进取,深化“文化+”“旅游+”,实现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关键在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供更多游客喜爱的新业态、新产品。


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新需求,加大一体两翼和金沙江油画走廊的保护建设力度,拓宽文旅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五、开展面向国内外丰富多彩的文旅会展、文旅艺术活动,让文化活起来,让旅游亮起来,提升丽江在南亚东南亚和国际上的影响力。


六、要高度重视丽江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建设,要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


问:请您用最精练的语言分别对丽江文旅和1994年滇西北旅游规划会作评价。


杨国清:1994年的滇西北旅游规划会是云南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决策和里程碑,是让丽江文旅崛起、玉龙腾飞的翅膀。丽江文旅发展永无止境,要再创新、再登攀、再创新时代的新业绩、新辉煌。丽江文旅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前景无限。


后期精彩 敬请关注

 


策划:和世民

视频:杨毅武 李星历 刘翔 丁冬生  赵玲

海报:李耀瑭

责编:钱吉梅

校对:李琳瑛

二审:和晓华

终审:和红军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