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丽江】​​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

2024-10-20 17:00:13 阅读量16743 字数3876


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


和一兰(市委党校)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光辉的一页,是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红军长征途经12个省份,历时两年时间,行程长达25000里。其中,经过了并在丽江顺利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抗日。红军长征过丽江的故事,在丽江代代流传下来,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丽江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困难,成为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丽江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是丽江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丽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丽江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继续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丽江发展的根基才会更加牢固,推动发展的动力也才会更加强劲。

一、红军长征精神激励、鼓舞、教育丽江广大干部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红军长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体现了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体现了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体现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体现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丽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于东部地区和内地而言,比较滞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只有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才能与其他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丽江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和发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1.把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干部在一个地方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干部的党性强不强、作风正不正,将直接影响和决定事业的成败。所以,首先要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把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党性教育纳入到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中。要运用专题讲授、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用长征精神教育、鼓舞和激励各级干部、广大党员,转化为他们前行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沿着红军的足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经受住时代和人民的检验,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2.用长征精神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立志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信心和决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进而立志报效国家和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丽江,长征精神是教育、引导青少年奋发图强的十分宝贵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可以通过向广大青少年讲述红军长征过丽江的故事、参观丽江古城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和石鼓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重走红军长征路、组织关于长征精神的演讲比赛和作文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少年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加深对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秋色。


3.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以长征精神为题材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红军长征过丽江的题材非常丰富。红军一到丽江,就受到了丽江各族民众的热烈欢迎;红军在丽江期间解救被关押的无辜群众、关心他们的冷暖,宣传共产党抗日反蒋、救国救民的主张;丽江的老百姓全力支持、帮助红军渡江以及收留、救治红军伤病员;红军离开丽江时,把自己的物品送给穷苦人家……上演了一幕幕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景,这些都是文艺创作的丰富素材。要鼓励和组织丽江本土的和国内外文艺工作者进行采风、深入群众了解当年的情况,然后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还可以吸引群众参加到节目的演绎中,或指导群众进行自编自演,最后回到群众中进行演出。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和弘扬长征精神,激励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深植“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得来的”这一思想观念,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二、红军长征过丽江的遗迹、遗址是丽江开展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活动的重要资源,应该成为推动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红军长征过丽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迹、遗址。比如,当年丽江民众欢迎红军的东元桥、玉龙锁脉,红军在丽江古城的指挥部、在石鼓和巨甸渡江的渡口等遗址;遗迹主要是红军赠送给当地百姓的物品,以及红军渡江过程中使用过的船只、木筏等。这些都是丽江开展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活动的重要资源。要深入挖掘,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个重要契机,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景区景观、搞好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开展好深度体验展示活动和研学活动,为丽江旅游增添一抹红色,努力将丽江建设成为红色文化弘扬示范基地。

1.以红军长征过丽江为主题主线,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景区景观。红军长征过丽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长征、对中国革命、对丽江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长时间以来未被外界所认知,丽江自身也没有作出准确的定位,对红色文化景区景观的打造力度还不够。所以,要跳出丽江看丽江,把丽江放在整个长征和革命的长河中,对丽江作出准确的定位,以红军长征过丽江为主题主线,高标准建设和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景区景观。可以石鼓为中心,连接当年红军渡江的五个渡口和周边村寨,提升改造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同时,依托长江第一湾这个著名景点,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中,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和推介,不断提升景区的知名度。

2.以红军长征过丽江为创作元素,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丰富旅游商品市场。只有把地方特色、本地元素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中,才能开发设计出高品质的文创产品。以红军长征过丽江为基本素材,结合丽江传统文化,依托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丽江师范学院等高校的艺术、设计等专业师生资源,形成校企合作运作机制,设计、开发、生产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投放到各个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中,以纪念品的形式供游客购买,从而不断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3.以红军长征过丽江的路线为载体,设计、推出深度体验和研学游产品。红军长征进入丽江后,在丽江古城停留休整,再前往石鼓准备渡江,最后在石鼓、巨甸一带顺利渡过金沙江。这是一条非常适合于发展深度体验和研学游的红色旅游线路。可以跟徒步、探险等旅游方式结合起来,针对特定旅游人群设计、开发出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充分体验当时红军长征途中的各种艰辛和不易。同时,还可领略沿途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民俗风情。这样就既能使人受到教育,又能使人身心愉悦,还能推动丽江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彩云。


三、红军长征过丽江中体现出来的丽江人民相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红军的爱党爱国意识和行为,是丽江的优良传统,必须代代相传

当红军长征的队伍到达丽江时,丽江各族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去离城七八公里的地方迎接,并帮助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充分体现了丽江人民相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这样一种爱党爱国的意识,并通过实际行动表明了态度。

丽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丽江各族人民始终心向党,一心一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是丽江的优良传统。今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丽江更应该弘扬和传承这一优良传统,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贯彻和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议的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四、红军在丽江抢渡金沙江中得到当地老百姓的鼎力相助,留下了军民鱼水情的许多佳话,为丽江“双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军在石鼓、巨甸渡江过程中,当地老百姓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帮助红军寻找、修补、制造船只和木筏,担任船工,红军离开之前,还纷纷把自家舍不得吃的食物拿出来送给红军。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人民群众就跟红军结下了深厚情谊,把红军当作了自己的亲人,红军也把群众放在了心上,留下了军民鱼水情的许多佳话,一直流传在金沙江边。

红军长征过丽江中所形成的“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其影响非常深远,为今天丽江的“双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丽江市正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应该进一步挖掘红军长征过丽江关于军民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营造出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使创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红军长征过丽江已经过去80多年,其时代价值却愈加显著,影响尤其深远,是一座屹立在丽江大地上不朽的精神丰碑,熠熠生辉。丽江广大党员、干部要同各族人民一道,沿着红军留下的足迹,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勇担使命,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好新时代丽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钱   磊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